1998年,《儿女情长》以一股清泉般悄然无声地流入上海观众的生活。这部由石晓华导演执导的电视剧,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引起了无数讨论,瞬间变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每天播出后,人们都迫不及待地讨论剧情,恨不得一天能播三集,提前预知故事的走向第二天,它成为了朋友、同学之间的热点谈资,仿佛童家的喜怒哀乐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6年后,《儿女情长》的修复版再次在上海东方影视频道播出,那些曾被触动的心弦再次被拨动。然而,曾经鲜活的面孔中,已有两位主演不幸离世。
为童富昌和方秀云注入生命的演员奇梦石和王玉梅,于2002年和2022年分别离世,给这部经典之作增添了丝丝忧伤。
奇梦石于2002年1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他在剧中饰演的童富昌,是一位辛劳一生的优秀生产者,即使70岁高龄,仍然为邻里服务。
王玉梅则在2022年4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周岁她在剧中饰演的方秀云,是中国好母亲的代表象征,为童家任劳任怨,倾其一生。

尽管两位主演已经离世,但《儿女情长》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仍然吸引着新老观众。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普通上海家庭的生活酸甜苦辣,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那个时期的变迁和成长。
特别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90年代初,剧中的台词、道具、现象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的时尚感例如,火鸟摩托、夏利车、大哥大、BP机、奔腾电脑、WINDOWS95、word8.0,以及七不规范、心理咨询等,都是当年占据C位的新潮事物。
这部剧的重播,不仅代表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寓意着对人性永恒的探讨。在时间长河中,《儿女情长》仍然深深地牵动着观众的心,成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集体记忆。

童富昌和方秀云,这对由奇梦石和王玉梅饰演的老夫妻,是整个故事的精神支柱。童富昌是一位勤劳一生的优秀生产者,即使年过古稀,仍孜孜不倦地为邻里服务。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在为小孙子拿绿领巾时,他不幸摔下楼梯导致脑中风,从此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奇梦石以精湛的演技。
将一个倔强而又无奈的老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集,奇梦石在其余21集中都是躺在床上不能正常说话,这对演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特殊的家中,方秀云担起"定海神针"的角色,让王玉梅把这种中国式母亲的特点演绎得非常动人。她的一举一动,一丝不苟的表情和深深的叹息,都让观众深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妻子或姐妹。

方秀云的角色让观众泪腺爆棚,感叹世间居然有如此这般的好母亲。
童家的六个子女,各自的人生轨迹各异。长子童建国(何麟饰)虽然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但因工作原因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大女儿童建菊(奚美娟饰)心地善良正直,但情感之路坎坷,独自抚养儿子沙波艰难度日。
二女儿童建梅(张芝华饰)是典型的上海精明女人,有些市侩、现实;小女儿童建兰(吴冕饰)是家里学历较高的一位,知书达理、冷静理智,经常解决家庭矛盾;二儿子童建强(孟俊饰)是个私人书店小老板,展现了生意人的圆滑精明。
最小的儿子童建设(何政军饰)是家中最辛苦的一个,起早贪黑开出租车,还要面对婚姻的困扰。

余娅饰演的胡巾娣在童建设的妻子角色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她贪慕虚荣,嫌贫爱富,甚至在童家的家宴上掀桌子,泼妇骂街,导致童母病情加重。
余娅的精湛演技让她成功塑造了一个“坏”角色,甚至在大街上都经常被路人指指点点。
这些角色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家庭画卷。他们的生活场景、喜怒哀乐、矛盾与和解等都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
每一个人物都有其不容忽视的优点和缺点,这种真实感使得《儿女情长》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从童富昌的意外到方秀云的坚韧,从子女们的奋斗到家庭矛盾的解决,《儿女情长》讲述了一个上海家庭的梦想、痛苦与团圆。
这个家庭的故事也给大量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面貌。
《儿女情长》让人回味无穷,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电视荧幕上的演绎,也因为演员们的人生轨迹同样引人入胜。然而,奇梦石和王玉梅两位主演的离世,无疑给这部剧的重播增添了一份伤感。

奇梦石在2002年11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78岁;王玉梅则在2022年4月13日在北京离世,享年87岁他们的离去,仿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生活依然在继续。其他演员们的故事也在不断延续。作为一位全能型、演技卓越的老戏骨,奚美娟一直活跃在影视圈。她在2000年凭借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塑造的反派角色蓝思红,荣获了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近年来,她在《安家》等剧中依然有出色表现,与孙俪、徐才根等演员有精彩的合作。

张芝华是著名的"刁蛮丈母娘、婆婆"专业户。她曾在2021年爆火的影片《爱情神话》中出演徐峥的母亲,展现了精明市侩的一面;2022年热播电视剧《心居》中,她饰演的市井婆婆苏望娣,让出身高贵的媳妇也感到骑虎难下。
这些角色都展现了她的表演功底不断提升。
吴冕现年63岁,始终活跃在电视荧屏。2022年,她在热门电视剧《心居》中饰演冯绍峰的母亲,成功演绎了一个精神障碍女子的形象。她仍在影视圈发挥着光与热。

任泉的转型是最令人惊讶的,他曾经饰演过童沙波这个角色,而如今,他已经转型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2014年,他和李冰冰以及黄晓明合作开设了热辣壹号这个火锅店,同时也联合创立了风投公司StarVC。
到了2015年,他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解散个人工作室,并且无期限退出演艺圈,全身心投入到投资领域。
何麟则继续发展他的演艺事业,现在是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政军也一直在影视圈耕耘,2021年他还出演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

每个演员的经历和故事都是社会真实面貌的缩影,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历程变化,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涵盖了社会整体发展的轨迹。
历经多年的影视圈坚守到跨界发展、从籍籍无名到行业翘楚,这些演员们的人生岁月折射出中国社会过去26年间的沧桑巨变他们的故事,恰如《儿女情长》中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儿女情长》不仅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也是一部90年代上海生活的影像志。剧中很多场景选在虹口、普陀等地的知名地标,比如乍浦路美食夜市、曹安花鸟市场、华东师大、同济大学等。

这些熟悉的场景,唤起了很多上海人的共同记忆,让观众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
更为重要的是,《儿女情长》准确、真实地反映了90年代上海的社会变迁。剧中出现的火鸟摩托、夏利车、大哥大、BP机、奔腾电脑、WINDOWS95、word8.0等,都是那个时期的标志性物品。
至今,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产物,在当时都是引领潮流的新事物。

剧中还展现了一些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热门话题,如"七不规范"、心理咨询等,这些细节不仅使得剧情更为真实,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时代档案。
通过《儿女情长》,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重新体验 90 年代上海那个充满烟火气息和发展活力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部家庭情感剧,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
其中每个细节都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记忆,使观众在追忆剧集的同时,也在回味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儿女情长》的重播引发了观众的怀旧情绪,以及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深刻思考。这部剧展现的家庭伦理、邻里关系、社会变迁等主题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儿女情长》这部讲述90年代中期家庭生活的电视剧是一部高光作品。剧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和缺陷,这种真实感让该剧成为了一部经典。
这部剧不仅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座桥梁。

重播重新揭开了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在记录和反映时代变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儿女情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90年代上海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
这些记录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流转的岁月里,总有一些记忆在内心深处停留。通过重温经典的《儿女情长》,我们不仅可以回顾过去,更能够思索现在、展望未来。

这或许就是《儿女情长》能够跨越26年,依然触动人心的最大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