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诗人贺绿汀作词,作曲家冼星海作曲。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它歌颂了延安这一革命圣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
以下是对《延安颂》的简要回顾:
1. "创作背景":
《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所在地,被誉为革命的“圣地”。这首歌曲的诞生,旨在鼓舞人们的斗志,歌颂延安的精神。
2. "歌词内容":
歌词中描绘了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氛围,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敬意。歌词中有一句:“宝塔山高耸入云,延河水波涛汹涌”,形象地描绘了延安的壮丽景色。
3. "歌曲特点":
《延安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 "影响与传承":
《延安颂》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这首歌曲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象征,被广泛传唱。
5. "新时代传承":

《延安颂》

莫耶词,郑律成曲。1938年夏作于延安。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刊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这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是莫耶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曲心灵之歌,她倾诉着革命青年的心声,鼓舞着前方战士的杀敌斗志。这首壮丽的颂歌,成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千千万万青年人在抗日战争潮流冲击下,如同奔向太阳一般奔到了延安。音乐家时乐蒙就是唱着这首歌从河南到达延安的,电影演员陈波儿从上海奔赴延安,欢迎会上她首先唱的就是这首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颂》又出现在电影《南岛风云》、《峥嵘岁月》、《椰林曲》、《永不消失的电波》及电视连续剧《延安颂》里。


新检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