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山剿匪纪实,匪徒盘踞山林,李天佑智谋“匪变我变”

广西瑶山剿匪实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瑶山地区进行剿匪斗争的历史记录。以下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简要概述:
"事件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山地区仍然存在一股盘踞山林的匪徒,他们进行抢劫、绑架、破坏等不法活动,严重危害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剿匪过程:" 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某部在李天佑将军的带领下,进入瑶山地区进行剿匪。
"李天佑的“匪变我变”:" 在剿匪过程中,李天佑将军提出了“匪变我变”的口号,即通过改善与瑶族人民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从而分化瓦解匪徒。具体措施包括:
1. "尊重瑶族风俗习惯":李天佑将军要求部队尊重瑶族的风俗习惯,不侵犯瑶族人民的利益,赢得了瑶族人民的好感和信任。
2. "开展宣传教育":部队在瑶山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向瑶族人民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解放军的宗旨,使瑶族人民认识到匪徒的危害。
3. "开展经济建设":部队在瑶山地区开展经济建设,帮助瑶族人民改善生活条件,使瑶族人民感受到解放军的关爱。
4. "争取瑶族上层人士支持":李天佑将军与瑶族上层人士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相关内容:


大瑶山位于广西省中东部,主体在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外围延伸到鹿寨、象州、武宣、平南、桂平、蒙山、荔浦等县。大瑶山山势险峻,悬崖险隘多,原始森林面积大,山外是大牛平原和丘陵相交的宽阔地带,环抱于桂江、柳江、黔江、浔江之中,是个依山面水、进退自如的屯兵要地。

 1949年初,白崇禧就开始经营大瑶山地区,命令国民党特务部队——交通警察纵队进驻大瑶山,后来又陆续从香港派人前来组织队伍,要求在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大明山和大小瑶山开展所谓的“广泛的游击战争”。

这导致隐藏在大瑶山地区的土匪很多,有国民党正规军、特务、惯匪和地主恶霸等近4万人。其中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第三路军,指挥者是第48军军长杨创奇和新一军(由交警总队改编)军长余铸,还包括原桂北军政区司令白浪涛及所部。


另一大系统是原桂东军政区指挥的126军和暂编36军。其中有名的匪首是甘竟生、林秀山、韩蒙轩。甘竟生为桂东军政区副司令官,是大瑶山总负责人,黄埔一期毕业生,属于未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的负责人,负责指挥留下来的正规军。

林秀山是惯匪出身的地方实力派,受白崇禧支持,在大瑶山开展所谓的游击战争。土匪各部都集中到瑶山及其附近区域,覆盖十多个县,瑶山实际上成为土匪在桂北、桂中的指挥中心。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大瑶山地区的匪患极为严重,土匪公然抢劫公粮、破坏交通、烧毁村庄、强奸妇女、杀害当地干部群众。有的甚至在桂南成立了所谓的“府”,委派了“省主席”和政府成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土匪以为时机已经到来,蠢蠢欲动,四处出击,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明确指示,要发动群众、改正工作方法,务必于1951年5月1日前肃清广西匪患。


按照毛泽东指示精神,广西省委决定,以瑶山为中心,实施重点进剿,先打掉桂中、桂北的土匪指挥中心,打乱全省土匪的部署,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确保一举消除匪患,确定瑶山会剿的指挥者是李天佑,时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李天佑于1914年1月8日出生在广西临桂,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年仅15岁的李天佑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1935年10月,李天佑长征到达陕北,直罗镇战役后任红1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李天佑率全团参加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人的平型关战斗,后因伤赴苏联修养。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辽沈战役,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渡江、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功勋。

李天佑果断决定,暂时放弃桂西部分地区,集中14个半团的优势兵力,配合以县大队、区中队和数以万计的民兵,全力开展瑶山会剿。

1951年1月,李天佑命令部队达到指定位置,实行封锁任务。仅用一天时间,千里封锁线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民兵,按照建制单位划分地段,实行包干负责,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路口、渡口、山道隘口全部戒严,浔江、桂江、柳江两万只船只全部集中管制,一张大网已经笼罩下来。

在军事封锁的同时,李天佑命令进剿部队和地方工作队,在大瑶山周围十几个县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反霸、反特、收枪运动,摧毁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解放军指战员、公安人员、民兵等纷纷出动,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逮捕潜藏的恶霸、特务和反革命分子。与此同时,各地加大政治宣传力度,四处张贴标语和《告土匪书》《告瑶民书》。

李天佑的做法很有成效,各地土匪十分恐慌,纷纷向大瑶山腹地逃窜。我军通过报枪、献枪、缴枪等方式,共收缴各类枪支6万余支。

1951年1月8日,李天佑命令各路进剿部队,于当天夜晚统一行动,向大瑶山外围土匪发起总攻击。但土匪行踪漂浮、狡猾多变,一有风吹草动就化整为零,躲藏在深山密林之中。我军一夜奔袭,只在下莫四等几个村歼灭土匪400余人,进剿部队大部分扑了个空。

李天佑认真分析了敌情,他认为,土匪以分散隐蔽来对付我军的集中攻击,虽然很有针对性,但也让土匪丧失了大规模作战的能力,这便于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他命令部队,按照原计划,继续奔袭,来回扫荡,主要打击人数多的股匪。

 各路进剿部队按照李天佑的命令,连续奔袭了7天,反复在封锁线内拉网扫荡。面对具有优势兵力的解放军,土匪只能进一步分散躲藏,十余人一伙,三五个一群,东躲西藏,四处流窜。

1月中旬,大匪首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和瑶王李荣保等,在大瑶山的中心一金秀召开会议,重整旗鼓,调整部署,妄图顽抗。他们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欺骗、恫吓、威胁、迫害瑶胞,杀光烧光,以控制瑶山。许多瑶胞全家被杀。仅在大瑶山的长峒、金村、田村、六拉、六段、务本、十锦等地,土匪就杀害了三四百瑶胞。许多村寨被洗劫一空。同时,土匪还造谣诬蔑我党我军的少数民族政策,破坏我党我军与瑶民的关系,并将通往瑶山的主要道路阻塞,在险要隘口、山头,构筑工事,设置障碍,企图凭借瑶山天险,阻挡我军进入瑶山内部。

土匪被打散后,李天佑认为,如果我军再集中兵力奔袭,无异于用拳头打跳蚤,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让土匪钻了空子。因此,他采取“匪变我变”策略,以分散对付分散。他命令各进剿部队,立即分散铺开,与当地民兵相互配合,实行驻剿。

于是,各进剿部队立即化整为零,大瑶山附近十几个县,可以说是村村寨寨有驻军,山山岭岭有岗哨,到处是关卡和哨兵,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遇匪情,立即开展打击。

这个策略很有成效,仅十几天时间,就剿灭土匪1.3万余人,其中敌新一军军长余铸被俘虏。大瑶山外围地区大部分土匪大部分被歼灭,少量土匪逃进大瑶山腹地躲藏起来。


2月2日,李天佑命令部队分路跟踪追击,向大瑶山腹地进剿。

李天佑和前方指挥部根据情况的发展,穿过大、小瑶山中间的公路,从桂平具迁到了大瑶山东面的蒙山县。刚进瑶山口,立即感到山里山外不一样:山外是晴朗的天,山里却是雾气腾腾,阴雨霏霏;山外是阳春天气,山内却是数九寒天。山峦上残存着积雪,寒气冻彻心骨。山顶上空气稀薄,逼得人直喘气。山腰是厚厚的云层,白茫茫一片。峡谷幽长,抬头只有云雾盖住的一线天。到处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几十里没有人迹,只听到鸟啼兽吼。成群结队的猴子,在古树上荡秋千,抛野果打人。

这是艰苦的行军。战士们爬过一山又一山,越爬越高,越爬越陡。有时走在云雾之上,整天整夜爬不上一座山顶。到处是几丈高的悬崖峭壁。在漆黑的夜里,战士们一个踩一个的肩膀,搭起人梯翻过去,紧贴着光秃秃的岩石摸过去。一不小心,行军锅碰在石壁上,叮当响着,滚下深谷。万一抓不住石缝,一失脚,就连人带枪一起掉下万丈深渊!

有时,大雨滂沱,道路滑得难行。绝大多数战士都摔了跤,跌成了泥人。有的摔破了膝盖,有的摔伤了腰骨。大瑶山到处都是深莫能测的峡谷山涧,战士们自制竹筏子撑过去,用竹子、树皮、野藤、绑腿搭起天桥荡过去。沿途,还有土匪埋设的竹签子。埋在杂草和浮土里的竹签子,穿透胶鞋刺入脚心,鲜血直流。

战士们爬过一山又一山,越过一河又一河,几天几夜没睡觉,日夜穿行在几十里、上百里没有人烟的深山密林里。鞋子磨烂了,就光脚走;衣服饱经风吹雨淋破烂了,就用野藤绑一绑;身上皮肉刮破了,就撕下一块破布包扎一下。粮食不够,就挖竹笋子煮白开水充饥;行军锅摔到山涧里去了,就用竹筒或钢盔煮饭。夜里,露宿在原始森林里,搬块石头当枕头飘波大雨从脸上淋下来,淋得不能出一口大气:汹涌的山洪从身边冲下来,一下子把人冲出几十米远。

在原始森林里不知从哪儿长出那么多蚂,贴在树上、古藤上、青石板上,一闻到人味,就立即钻到人身上吸血,钻进战士们鼻子里去。有的战士脚上爬了许多妈蜡,鞋子都被血染红了。越艰苦,广大干部和战士越是情绪高涨,他们要在艰苦的情况下考验自己。在行军途中,干部们有的抢着挑担子;有的抢着替病号背枪、扛背包;有的身上背了3条枪,还扶着摔伤了的战士行军,帮助抬担架。有一个叫陈其昌的副连长发疟疾,仍然跟着连队一起爬山越岭,坚持行军两昼夜,行程180里。他说:“为了解放瑶山人民,响应毛主席关于五一’节前消灭广西股匪的号召,我一定坚持到底!”

各级干部的模范行动,给战士们留下了良好的影响。战士们说:“干部能这样,我们更应这样,保证胜利完成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沿途,战士们编顺口溜互相鼓励:“大雨高山滑石头,实现决心好时候!”有的手摔坏了,有的脚跌肿了,大家哄笑一阵,照样往前走。他们数着快板说:“伸伸腿,歇歇腰,跌个光荣胜利跤!”指战员们表现了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各路进剿部队,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以大瑶山的金秀、老山、圣堂山等地为中心,进行奔袭合围,由外向内步步压缩。

在进军途中,四三七团来到了瑶王李荣保住的木山乡。在这偏僻的巍峨大山里,战士们亲眼看到明显的对照:瑶王住的是高楼大院,有华丽的客厅,摆设着各种珠宝古玩;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在祭祀的节日还穿着蟒袍玉带、铺上地毯;在家时,门外有人保镖,出门时,坐在舒适的轿子上。而广大瑶民住的却是低矮的小茅棚,三三两两地搭在山边上;吃的是木薯,茅棚顶上晒的和河沟里泡的都是木薯,常年见不到油,吃不到盐;穿的衣衫槛楼,有的甚至穷得没有裤子穿;大多数人面黄肌瘦,好象患着重病。

战士们访问了赵金运老汉家。这算是什么“家”啊!这位80多岁的老人,住在矮榻榻的茅棚下,三面是竹片和树枝编的墙,屋顶见天,透风漏雨。屋内,只有几块床板,一张又黑又污的乱棉絮,两个破筐。此外,别无他物。老人披着破衣斜靠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战士们看到这悲惨景象,联想到自己遭受的阶级压迫,不禁掉下了眼泪。他们围着老人说:“老大爷!汉族、瑶族穷人受的苦都是一样啊!”

阶级同情心激励着战士们。他们有的掏出津贴费,凑钱给老人买南瓜吃,有的给老人送粮食、油盐,有的甚至脱下身上的衣服送给老人。他们安慰老人说:“共产党、解放军来了,瑶胞就要翻身啦!”

在这个山沟里,许多瑶民纷纷拉住战士们的手,哭诉着土匪和瑶主的罪恶,眼泪汪汪地说:“他们霸占了我们多少山田,抢走了我们多少东西,杀了我们多少人啊!你们去山头看看,尸还臭呢!”

战士们听了瑶民的哭诉,恨不得立即抓住李荣保,消灭一切土匪。他们不怕山高路险,不顾寒冷饥饿,立即跟踪追击。

担任切断西部瑶山口一龙尾的四三六团九连奉命进入瑶山。这里山高路陡,在笔陡的地方爬山,好象上云梯,前人的脚几·乎踩到后人的脑袋。山道隘口好象老虎嘴,两侧的石壁挺立,一人守隘,万人难过。战士们当时戴的是大盖帽,一抬头,帽子便会钩在大树上。天黑了,大雨下个不停,每个战士都淋成落汤鸡。他们来到森林里露营,只听到不远传来狗吠声。

“哪儿来的狗?附近有人住吗?”“搜索!”

他们派出尖兵在森林里搜索,却没有见到一个寨子,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只在大树下发现几堆草垛,留下了附近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人在哪儿?”战士们怀疑地在想着。他们用手电筒向树上一照,突然发现树上用竹子和木头架起的“人窝”,树上还有窃窃人语声。

“人住在树上吗?”

瑶族向导解释说:这是“盘瑶”,在瑶族内部,由于来历不同,风俗习惯和语言不同共分为5个族系:茶山瑶、花篮璃、瑶、盘瑞、仙子瑶。茶山瑶,花篮瑶坳瑶3系,留长发,结发于头顶,又叫“长毛瑶”。他们当中的“山主”占有大部分山场、水田和河流。盘瑶和山子瑶中的大多数人往往租山垦荒。一把火烧了山,点种包谷,3年后山地变瘦了,长不出包谷了,只好种上树还给山主,然后迁到另外一座山去刀耕火种了。他们居住不定,往往从这山搬到那山,又叫“过山瑶”。他们在瑶族中生活最贫苦,在瑶族内部也受到欺凌,过着原始的生活,没有吃,没有穿,有的只好在树上架木而居。

“……”瑶族向导用土语向树上喊了一阵。大树上的盘瑶咚咚地都跳下来了。他们有的端枪,有的握刀,站得远远的,闪着仇恨、怀疑、惊奇、恐惧的目光。他们好象准备随时扑上来格斗。

“枪?”他们的确有枪,穷得没饭吃,却要买一支步枪或猎枪,作为自卫和狩猎之用。

“汉民的枪一支不留,瑶民的枪一支不缴。”一一这是我解放军规定的政策。

战士们没有收缴他们的枪支,并向他们解释:我们是共产党的军队,是穷人的队伍。瑶族向导也说:“大军是来剿匪的……是来替瑶族报仇的!”“土匪跑到哪儿去了?”战士们问。

这些盘瑶见战士们和蔼可亲,才放下武器,一个个走近来,手指东边的深山:金秀。

“在金秀?!一定打!”战士们背着沉重的干粮、背包、枪枝、弹药,不顾疲劳,翻山越岭,奔向金秀。

金秀,位于大瑶山的中部,是大瑶山政治、经济的中心这里只有六、七十户瑶家,还不如山外的一个小村子。周围是原始森林,全村依山筑寨。在寨门里面,房屋挤在一起,只有狭窄的陋巷,巷内阴暗潮湿、污脏,散发出难闻的牛粪味。

这里与其他瑶区不同的是:大部分房屋是青砖灰瓦做的,不是架在树上,也没有用竹子茅草搭的茅寮。特别是,这里有伪设治局,瑶头陶进达和伪参议员陶国钓的房屋格外富丽堂皇。

除瑶头和上层统治分子外,金秀绝大部分瑶民,都挤在阴暗独窄的房屋里,过着贫穷的生活,遭受着瑶头和国民党的污辱和迫害。

战士们遥遥望见金秀,在离四、五里的地方整理了一下行装,放下了背包和干粮,烤暖了身子,准备战斗。

天刚亮,全连分3路扑向金秀,占领四周山头,以机枪打死了土匪哨兵,子弹一直打到伪设治局门口。突击队冲进金秀抓住了十几个土匪,而大股土匪窜进了原始森林,向老山跑了。各路剿匪部队紧接着向老山搜剿。

老山,是金秀后面的大山,山上布满了原始森林,枝叶茂密,不见天日。地上落满积尺的腐叶,阴气森森。

部队一进老山,就听说:“土匪向圣堂山跑了!”“是林秀山指挥的!”

一听说罪大恶极的林秀山在圣堂山,战士们报仇立功的劲头十足,饭也顾不得吃,爬了一天一夜的大山,一气追到圣堂山山脚。

一望圣堂山,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啊!多高的山呀!

圣堂山,在大瑶山的西南部,是大瑶山的最高峰。在连绵几百里的高山峻岭中,就算圣堂山拔尖,插入云天。在广西中南部,是从

不下雪的,可是圣堂山上却有斑斑积雪,白棱棱的冰溜子,闪亮闪亮,冻结在树枝和茅草上。山顶平坦坦的,上面还有一个小湖,湖水很清,终年不枯。

圣堂山有多高呢?从来没有人上去过,连最善于爬山的瑶胞,只能爬到半山腰。这座山在瑶民中还产生了神话。他们说:仙人住

在圣堂山,凡人难上圣堂山。仙人在湖水中养了鱼,在湖边的石凳上下棋、坐卧,在山上种了仙桃仙果,吃了终年不饥,长生不老。

在圣堂山脚下,战士们吃了饭,突然听到圣堂山上的枪声,

“上!”连长银川华命令说。

这是部队的传统:哪儿枪响,朝哪儿奔。

战士们扎紧了自已打的草鞋,迈步前进。他们沿着山脊,一溜漫坡上山。两边是陡坡,根本无法攀登,唯一可走的是山脊。山越

来越高,高得连树都不长,只有漫山齐人深的茅草。山越来越高,高到连草也不长,只有光秃秃的岩石。天色渐渐暗下来,战士们在悬

崖上一个拉一个地往上爬。

爆破英雄王忠信一边爬,一边喊口号鼓励大家:“为了抓住林秀山,坚决战胜一切困难!”机枪三班战士彭林从一个悬崖摔下去了,摔得头破脚,幸好被一棵大树挡住,没有摔死。他马上翻身起来,扛起机枪,继续朝山顶爬去。他说:“只要摔不死,还有一口气,就要完成任务!”

风冷,吹得刺骨。爬累了,躺在潮湿的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大家说:“爬山露营,坚持就是胜利!”他们从早晨7时上山,爬了一天

一夜,也不知爬了几十里大山。第二天拂晓一看,唉!才到山腰!

战士们望着高高的圣堂山,腰也痛了,腿也肿了。大家两天两夜没有吃饭,肚子也饿得咕噜直响。

“休息两小时!做饭吃,烧水烫烫脚!”

连里一宣布休息,战士们就东歪西倒躺在山腰,不愿动弹了。

炊事员刚想架锅做饭,却全身无力,浑身发抖,连锅也抓不住了,差一点滚到山下去,幸好别的战士顶住。连长、指导员来回动员,叫大家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抽烟,锅架在隐蔽的地方,不让冒白烟。

吃了饭,烫了脚,大家劲头又来了。战士们一个劲地从山腰爬到山顶。他们看到了平顶和湖水,石桌石凳倒塌了,仙桃仙果不见了。但是使人惊奇的是,四三八团九连的模范五班和机枪组,早已蹲在圣堂山的北山头上,露营7天7夜,监视着妄想逃窜的林秀山匪部300多人。他们饥一顿饱一餐,有啥吃啥,菜里早已断了油盐。他们剥下树皮当饭碗,砍下芭蕉叶当被盖,抓一把雪洗脸。他们说:“山大林大,架不住我们的决心大,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不怕过原始生活!”

四三六团九连的战士们跟兄弟连队会师了。他们站在圣堂山山顶,眺望这茫茫山脉,连绵起伏,好象千层万层莲花瓣,托着巍峨的圣堂山顶。圣堂山顶,却是一马平川。战士们一见平坦坦的山顶,不禁议论起来:“这里可以容一个团!不,一个军也行!”可是土匪在哪儿呢?匪首林秀山在哪儿呢?一上山,土匪不见了,只好顺那边山坡往下追。

爬下圣堂山,听说:“土匪在附近!”却没有找到土匪。

第二天清早,刚架锅做饭,却跟土匪遭遇了。这里也是一座大山,在圣堂山脚下。山上有一丛丛茶树林,长满一人多深的茅草。土匪躲在山腰的树林子里,向我军战士射击。

他们看到我们部队不多,地形不熟,就一个劲地乱嚷嚷:“打呀!抓活的!”战士们满腔怒火,给土匪坚决回击。

“轰!轰!”我们的六0炮弹打过去,在土匪堆里爆炸,一下炸死土匪20多个。

土匪看形势不利,调头就跑。战士们乘胜追击,拉开大网搜山,一直搜了30多里路,从上午搜到天黑,搜出土匪五六十人。

部队赶到山坡一个寨子里,看到几户人家。山坡上一座房子格外显眼。它是东西对进屋,东屋一张大床,西屋也有一张大床。副排长李岐带一个班搜索进去,发现东屋大床躺着5个女的,西屋躺着7个女的。从屋外看去,她们的睡法很奇怪。在一张被子下面,脚叠脚地围靠在一起,头顶四边床沿。战士们不便进去搜查,请示连里,连里说:“要注意瑶民的风俗!”

这是什么风俗呢?瑶民向导摇头说:“不知道。”副排长李岐说:“这里面有鬼,一定要翻开被子搜查一下。”

他们揭开被子,发现两个带枪的男人,其中一个男人刚要掏枪,李排长抓住他的手,喝道,不许动!”一审问,是两个土匪营长。

这时候,连队分析形势,认为:逃窜到这里来的土匪,遭到了打击后,选跑面我军留守金秀的人数又太少,可能受土匪袭击,于是又迅速撤回金秀。

在大、小瑶山,我军几十个连队在奔袭,这支来,那支去,不分昼夜,不分晴雨,不山高林密,不怕挨饥受冻,勇敢机智地战斗在万山丛林里。股匪流窜到哪里,连队奔袭到哪里。哪里有枪声,连队奔袭到哪里。股匪在瑶山内部盲目乱窜,我军以强大的军事压力,给土匪以迎头痛击,将股匪打乱打散,甚至将股匪一举歼灭,逼得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另找出路


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长驱直入大、小瑶山,在瑶山地区来回奔袭,展开拉网扫荡战术,象梳子一样在大、小瑶山梳来梳去。只要遇到成股的土匪,立即给以迎头痛击,能够围歼的就地围歼,不能围歼的便给予打散,打得土匪七零八落。我军各路奔袭部队,锋芒所向,锐不可当,使土匪在大、小瑶山象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盘踞在大瑶山内部的主要匪首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匪部,挡不住我军的洪流。他们决定逃出我军的大包围,向大瑶山外逃窜。在我军13个营进剿瑶山的第二天一2月3日,林秀山勾结匪四十八军军长杨创奇等,乘我军尚未完全展开的空隙,在罗丹会合,集中骨干分子800余人,企图突围。5日,该股土匪突围到十八大山以东大樟附近,被我军柳州军分区部队截击,将其击溃。他们知道留下来迟早是死路一条,企图再次突围,并狂妄地说:“敌进我进,穿插出去!”

但是,土匪内部已四分五裂,矛盾重重。甘竞生、韩蒙轩不知去向,只有林秀山和杨创奇两股土匪相互利用,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杨创奇匪部是国民党正规部队,战斗力较强,武器比较精良。林秀山想利用它保存实力。杨创奇想依赖林秀山的地盘,以便得到供应补给。

8日晚,匪首林秀山和杨创奇再次率部突围。这时,我柳州军分区前方指挥所设在大樟。

大樟,在圣堂山以西,十八大山以北,只有百户人家。周围都是高山峻岭,地形复杂。特别在指挥所附近兵力不多,是我军封锁线上的一个薄弱点。这些情况,都便于土匪突围。

深夜三、四时,指挥所得到情报:股匪在大樟附近的瓮口、王口、笔架山方向向外突围,人多势众,来势凶猛!

一得到情报,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王奎先和政治委员齐渭川,立刻围着地图研究敌情。从电话、电报、报话机里,传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情况:土匪离指挥所越来越近了。

为什么土匪一下子窜到指挥所来了呢?很明显,土匪企图从这个薄弱点上打开一个缺口!

他们从几个方向窜过来了,成股成股地窜过来了!

深夜,天冷、风急,阵阵山风灌进屋里,桌上的小油灯和烛光摇晃不定,光线暗淡,地图都看不清。

王奎先和齐渭川同志又高兴又心急。他们说:“好!好!土匪送上门来了,只要他们过来就好了。我们尽快作好歼敌准备,千万不要让他们跑掉!”

“大樟没有部队,怎么办?”

在前方指挥所附近,只有机关的参谋、干事、宣传员、勤杂人员,没有一个战斗连队。指挥所人员空虚,容易吃亏。

师参谋长刘登远抓起电话机命令部队:“调一个连插过来,将笔架山包围!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穿过这一线!”

这时,情况实在紧急。不仅指挥所要加强兵力,而且外围封锁线的兵力也要加强。否则,股匪集中兵力突破一点,窜出大瑶山就会给我们增加更多麻烦。

王师长和齐政委一面进行战斗部署,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准备迎战,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一面转告柳州市内的师部,要求机动部队四三六团加强封江封路警戒。

电话、电报、报话机,一切通讯联络工具,都十分繁忙。不少通讯员也被派出去,调到战斗部队去了。机关的参谋、干事、宣传员、勤杂人员全部紧急地动员起来,组成3个连,在作战科长率领指挥下,准备迎击股匪。

齐政委亲自作战斗动员,鼓励大家沉着应战,奋勇杀敌。大家激情沸腾,个个斗志昂扬。炊事员、饲养员、连宣传队的女同志和小鬼也不甘落后,争着参战,齐表决心:

“这是锻炼的机会!是立功的好时候!”

“男同志能干,我们也能干,保证完成任务!”

“没有枪,用扁担也能抓俘虏!”

消息传到地方工作队那儿,工作队的同志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将驳壳枪一扬,向村里瑶族民兵说:“同志们,随我来,支援大军剿匪!”

大樟附近几个村寨的瑶族民兵、男女老少,拿起粉枪、砍刀、木棒、绳索,成群结队,呼喊着跟上山去。

指挥所设在一个瑶族妇女家里,她家里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和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当王师长和齐政委刚走出大门,房东的大男孩跟在后面嚷:“大胖子司务长!大胖子司务长!等等,我也去!”

大胖子司务长就是齐政委。为了保密,方便工作,战士们在外都叫他司务长。与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连小孩都很喜欢他。

他说:“不,你年纪小,不能去!”

但小孩不听,一溜烟偷偷跟着大伙上山了。

王奎先和齐渭川同志走到村外的河滩上,眺望前面的山头。这一带山岭上,到处都是枪声、喊声。指挥所各种人员临时组成的连

队上山了!奉命前来接应的战斗连队也赶到了!瑶族民兵和群众也出动了!漫山遍野的战士、民兵、群众,在围剿搜山,几里路外都

可以听见人们的呼喊:“捉活的!缴枪不杀!”

不久,一批批俘虏被战士和民兵们押解下来。王师长和齐政委一面指挥大家作战,一面问:“抓了些什么人?”

“看样子有个大匪首。我们正在审问!”

“快审问!快报告!”

战士们把一个俘虏押来指挥所。这个俘虏摆着一副臭军人架式,大摇大摆走进来。上身穿着美国式夹克,下身穿着蓝便裤,不军

不民,不高不矮,肥胖臃肿,圆锥子脸形,两腮鼓起两堆肥肉,活象只狗熊。

“你是什么人?”王奎先审问他。

“我?”他神气十足地:“不知道。”“你不说,我们也会弄清楚的!”

当场,就有人指出:他是杨创奇。

杨创奇!伪四十八军军长、臭名远扬的大匪首!不要我们去捉他,他却自投罗网了!

“林秀山呢?”

提到林秀山,这个家伙象泄了气的皮球,显出愠怒、埋怨、悔恨的神色,答非所问地说:“晚了,迟了,吃林秀山的亏了!”

“为什么?”

他气冲冲地说:“我们早该突围,可惜败于迟疑不决!我们内部勾心斗角,心不齐,让贵军占了上风,现在突围晚了!”

王师长严肃地说:“你们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勾心斗角,心不齐!”

王师长一句话打中了匪首的要害,使这个匪首狼狈不堪,脸色如死灰一般。接着王师长趁机单刀直入,继续审问:“突围的目的何在?”

杨创奇再也不敢摆那副臭军人架式了。他低着脑袋,惶恐不安,吞吞吐吐地招供说,在突围前,林秀山跟他合谋,企图把队伍拉到柳州、鹿寨一带,在林秀山的老巢活动一个时期,然后直奔三江,在广西贵州边境的大山里跟共产党“打游击”,他们没有船,我军封锁严密。因此,选择了我军薄弱点,在大樟、东安堡一带突围,钻到了大障附近的笔架山。老奸巨猾的林秀山拚命夸杨创奇的武器好,实力足,要杨创奇打前站。杨创奇料不到,一下子当了我军的俘虏。

王师长又同:林秀山突围出去了吗?”

“没有。”杨创奇露出幸灾乐祸的神色。接着,他把满腔怨恨发泄在林秀山身上。他说:“这老鬼,要我打前站。我们一前一后,我却当了替死鬼。”

消息得到证实,林秀山仍在包围圈内。只要林秀山没有跳出包围圈,就是瓮中之鳖,总会被我们抓住的。

在我军的大包围、穷追剿的威胁下,土匪先后突围和偷渡40余次,都没有成功。我军在封锁线附近,歼匪5600余人。

土匪突围没有成功,又改变战术化整为零,准备长期潜伏,等待时机,以求一逞。他们幻想朝鲜战场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会逼使我军很快地撤走,不可能在瑶山地区呆下来。这样,他们就可能逃脱被全部歼灭的命运!但是,土匪的算盘打错了。我们不但没有撤走,决心不剿灭土匪就不收兵,而且根据土匪化整为零的特点,采取匪变我变的方针,以分散对分散的战术,将部队铺开,进行驻剿搜剿。各路剿匪部队,停止了多路奔袭的行动,挡住了土匪突围的逆流;在指定的村庄住下来,分片包千,一面搜山搜洞,一面发动群众协助我军搜剿。这种驻剿、搜剿是对付分散土匪的有效战术。我军村村驻兵,山山有人,逢山必搜,逢洞就进。逼使零散的土匪无处可藏,无洞可躲,一个个落入我军搜剿部队的手中。

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组织民兵联防,吹着号角,敲着锣鼓,擎着火把,拿着刀、枪、棍棒,万人上山,千人搜洞,搜遍了所有的角落,搜得树上飞禽扑扑乱飞,搜得山里的走兽四处逃窜,迫使土匪无法藏身,只好束手就擒,或者冻死、饿死在山上。

1951年2月底,历时50余天的瑶山会剿胜利结束,共歼灭土匪3.8万余人,其中师以上匪首236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

瑶山会剿的胜利,粉碎了土匪以大瑶山为中心,企图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抗的阴谋,扭转了广西剿匪的局面,为剿灭广西全省土匪奠定了基础。为此,毛泽东主席去电嘉奖,37岁的李天佑将军升任广西军区司令员。


发布于 2025-05-09 01:23
收藏
1
上一篇: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七事——对敌宽大无边,对人民残忍的深刻反思 下一篇:好大一个家陈佩斯主演电视剧剧情解析及演员阵容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