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七事——对敌宽大无边,对人民残忍的深刻反思
李天佑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之一,他在回忆广西瑶山剿匪的过程中,曾提到“对敌宽大无边,是对人民残忍”的观点。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剿匪斗争中政策执行的看法。
在剿匪斗争中,确实存在对敌宽大无边的情况。这主要是指对那些被迫参与匪患、没有严重罪行的普通民众,应该采取宽大政策,争取他们归顺人民政府。然而,李天佑上将认为,如果对敌宽大无边,可能会导致对人民的残忍。
这是因为,在剿匪斗争中,如果过分宽大,可能会让那些真心反抗人民政府、危害人民安全的匪徒得到喘息之机,从而继续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这样一来,剿匪斗争就会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痛苦。
因此,李天佑上将强调,在剿匪斗争中,既要对敌宽大无边,又要严格区分敌我,坚决打击那些真心反抗人民政府、危害人民安全的匪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剿匪斗争取得胜利,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李天佑上将的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处理剿匪斗争等问题时,既要宽大处理,又要严格区分敌我,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相关内容:
镇压林秀山的消息,象春雷一样,传遍了大小瑶山。
这一事实,鼓舞了人民群众,也给土匪极大的震动。
几个月以前,我军对匪首有的捉了又放,有的七擒七纵,没有及时镇压。
结果土匪被释放后又上山为匪,而且采取更残酷的报复行动,杀害替我军送情报的人民群众,甚至全家杀尽,焚烧房屋,整个村庄寸草不留。
老乡们含着泪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解放军讲宽大!”
有的害怕土匪报复,再也不敢靠拢我军,造成了我军剿匪的被动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对敌人宽大无边,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在进剿瑶山以来,我军根据广西省委第三次高级干部会议的决定,正确执行了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
各级指挥员进一步在思想上明确了党的政策,认识到只有对罪大恶极、顽抗到底的匪首进行坚决的镇压,“惩一儆百”,打掉匪首的嚣张气焰,才能促成土匪内部的分化,争取那些愿意改邪归正的匪众,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消除群众害怕匪首报复的顾虑,以便更好地发动群众。
因此,我们区分土匪的罪恶,分别杀一批,关一批,交给群众管制一批,并且加强了对广大匪众的争取工作。
在正确执行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以后,特别是在镇压甘竞生、林秀山以后,土匪内部分崩离析,恐慌动摇。
他们看清了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放下武器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纷纷投降自新。
广大人民群众则普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有的还杀鸡庆贺。
土匪的亲属则纷纷上山入洞,规劝他们的丈夫、儿子、亲友前来投降自新。
在这个有利的形势下,我军进一步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标语上山!传单入洞!”五十多万份标语、传单贴满了大小瑶山的要道隘口。
“人人开口,个个宣传!”各路进剿部队广泛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召开群众大会、各阶层人士座谈会、土匪家属座谈会,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宣传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各项具体政策。
有一次,驻在金秀的部队,听到一个砍柴的老大娘报告说:东边山沟里有两个土匪。
指导员马上派四班长张福顺带领三个人跑步去捕捉。
他们到东边山沟,只见到处是岩石,荆棘杂草丛生,在一块巨石下边发现一个岩洞。
战士们钻进洞去一看,洞里漆黑,用手电一照,里面有一堆干草,散乱得象猪窝,旁边还有一双破草鞋和半截绑腿带,地上有几块血迹。
土匪却不见了。
战士们估计土匪不会跑得很远。
因为周围群众都发动起来了,他们跑到哪里都是送死。
班长张福顺说:土匪已走向穷途末路,我们在这里喊喊话吧!
接着,他们向深山喊话:
“解放军宽大缴枪的土匪!”
“甘竞生、林秀山和许多土匪都被我们消灭了。你们在山里能待几时?快出来自新吧!”
“投降自新,回家过安乐生活!”
宏亮的声音在山谷里引起巨大的回响。
但是,土匪仍不敢出来。
怎么办呢?
这时,另一个战士突然说:“我口袋里还有几张传单、标语,把它贴上吧!标语上山,传单入洞,也许会起些作用。”
他们掏出两张<告瑶民同胞书>和几张标语,贴在洞口和大岩石上。
标语上醒目地写着:“不消灭土匪,誓不收兵!”
“当土匪是死路一条,只有缴枪自新才是出路!”
战士们刚回连吃完晚饭,突然看到前面来了两个人:一个是矮个子,头发挺长,脸黄得象蜡皮,颧骨突起,两眼深陷在眼窝里,充满了血丝,衣服褴褛,冻得直打哆嗦,背着支大枪。
另一个戴着大盖帽,帽沿已经没有了,满脸络腮胡子,上身穿着一件国民党旧军衣,扣子都掉光了,只好用绳子捆在腰上,露出一胸脯黑毛,右腿扎一块破布,血都渗出来了,看样子是被我们打伤的。
他的武器不错,背着一支美造三O步枪,腰里还有一支左轮手枪。
这两个土匪是来办自新手续的。
他们进了屋,先把枪交了。
矮个子又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破布包得紧紧的小包,象捧宝贝似的交给指导员。
指导员打开小包一看,原来里面是一张传单。
这张传单就是张福顺他们刚才贴的,粘贴传单的饭还没有干呢!
这时,矮个子跪在地上求饶说:“老总,你们这张告示上说交枪不杀,所以我们才来。请老总开恩,留我们一条活命,我再也不当受罪的‘救国军了!”
说完,他斜着眼望着指导员,看看有什么表示。
那个戴大盖帽子的说:“兄弟是广西二兵团的连长,有罪有罪。兄弟给国民党卖命十多年,落得这个下场,只求大军恕罪,留我一命!”
指导员严正地说:“解放军宽待俘虏,只要交出枪来,重新做人,我们说到做到,保证不杀。如果你们要继续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你们回去,动员那些仍在山上的土匪,让他们回来自新吧!”
那个矮个子马上又跪下,象捣蒜似的叩头说:
“谢谢大军再生恩人。大军命令,小人一定照办。”
这两个土匪办了自新手续,乐滋滋地走出去了。
战士们都高兴地笑道:“一张传单带来了两个土匪自新。收获不小。”
在这同时,战士们还利用土匪恐慌动摇的心理,争取匪众,捕捉匪首。
有一次,四六一团六连一个班住在大瑶山外围的平南县寺面乡福田村,这是匪首周宪廷的家乡。
三排副排长杨元忠带领这个班,配合地方工作队发动群众。
在村里,很多老乡向战士们控诉说:“周宪廷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仗势欺人,亲手杀死善良百姓五十余人。”
杨元忠听到这个情况,怒不可遏,决心捉拿周匪归案,为乡亲们报仇。
但是,打听了几天,只听说:“周宪廷化装向南逃去了!”
此外再也查不到一点线索。
有一天,班里抓来一个散匪,名叫梁汉琪。
据群众反映,他与周匪有联系。
这家伙害怕周匪报复,不敢讲真实情况,一问三不知。
杨元忠同志向他指出:执迷不悟,死路一条;立功赎罪,才是出路。
接着,又向他讲了当前国内外形势,讲到土匪的穷途末路,指出当前是他立功赋罪的好机会。
并针对这个土匪的心理,继续向他解释了党的政策,解除他的顾虑。
杨元忠的宣传,终于使梁汉琪心动了。
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立功赎罪。”
杨元忠问:“那么,你知道匪首周宪廷在哪里呢?”
梁汉琪说:“有一天,我把周宪廷送到了离这里四十里外的石灰棚,叫梁恒琪带去了,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你们要去石灰棚,我可以带你们去!”
当夜,杨元忠带领全班出发,到石灰棚已是深夜两点钟了。
搜索很久,找到了藏匿匪首的梁恒琪,却不见周匪的影子。
梁恒琪也不敢供认周宪廷的去向,只说:“莫晓!”
天已大亮,怎么办呢?
杨元忠心里想,只要有线索,不怕抓不住匪首。
于是,他说:“先把梁恒琪带回去!”
队伍回到村里,杨元忠又把梁汉琪叫来,问他:“你说把周宪廷交给了梁恒琪。梁恒琪却说不知道,我们搜索也没有,你在搞什么鬼?是不是有意制造假情况来骗解放军?”
梁汉琪一听副排长的口气不对,连忙说:“是我送去的,确实是我亲自交给梁恒琪的。”
杨元忠接着追问:“既然确实,你敢对证吗?”
梁汉琪可以对证。
杨元忠便叫人把梁恒琪带来。
梁恒琪和梁汉琪见面了,但梁汉琪低着头,半天不说一句话。
杨元忠看出他心里矛盾,仍有顾虑,便采取激将的办法问他:“怎么?你又骗人啦!立功赎罪,是要靠你自己争取的,现在到时候了,就看你的了!”
一句话打中了梁汉琪的心。
他有罪,怕杀头,不得不挺起脖子说:“恒琪!周宪廷哪里去了?”
梁恒琪假装不知道,反问:“哪个周宪廷?我不认识!”
“到现在你还不想开些?说出来跟我们没有关系!”
“我不认识,是你诬赖我!”
“你不要嘴硬,那天是我亲自把他交给你的!”
“我没见,是你有意陷害我!”
“好!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杨元忠从他们简短的对话中,肯定梁汉琪说的是真话,而梁恒琪仍有顾虑。
于是,他又找梁恒琪个别谈话,揭穿他的狡辩的阴谋,说明包庇、藏匿土匪和悔过自新的利害关系,解除他的顾虑。
梁恒琪终于承认:周宪廷前些日子躲在他山后的石洞里,夜里由他老婆送饭。
后来周匪看着群众都觉悟起来了,继续躲在那里不安全,便买通一个放木排的人,连夜逃到藤县路塘村一个叫周老庆的家去了。
这时,杨元忠又带领全班,立刻出发,跋山涉水,穿山越岭,忍饥挨饿,经过两天三夜,行程三百余里,终于赶到了藤县路塘村,找到了放木排的周老庆。
经过审讯,查明周宪廷就躲藏在附近的山里。
战士们在民兵协助下,立即向山中搜索。
这时,周匪企图逃走,但已被杨元忠的机枪盯住,他插翅也逃不了啦!
由于我军正确执行了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在瓦解土匪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仅在一个半月内,土匪投降自新的就达一万零三十三名。
在这种形势下,顽固到底的残匪已经到了土崩瓦解、山穷水尽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