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之人的通病,越是自身不足,越爱苛刻挑剔他人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某些能力或自信不足的人可能会通过挑剔他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减轻内心的不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自我防御机制":无能的人可能会通过批评他人来保护自己,避免面对自己的不足。
2. "寻求认同":他们可能通过贬低他人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 "心理不平衡":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心理不平衡,而挑剔他人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手段。
4. "习惯性行为":长期的挑剔行为可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以至于他们无法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5. "心理压力":面对自己的无能,他们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挑剔他人可以作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反而可能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建议无能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2. "提高自我价值感":通过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3. "学会倾听和理解":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同理心。
4. "积极沟通":与他人坦诚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无法自我调节,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内容:

作者:会长

来源:三立书会(ID:sanlishuhui)

强者自省,弱者抱怨。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这是清代学者申居郧的《西岩赘语》,意思是说从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过失的态度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不想听自己的过失,却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这样的人是愚蠢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总是无可避免的,聪明的人会从失败里找到成功的路。

而失败的人,则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总喜欢挑剔别人,总是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这样的人显然无用且无能。


01

  • 挑剔的人从不“自省”。

小的时候抱怨父母,长大后抱怨爱人,当了父母又开始抱怨孩子。

不升职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家庭不和睦是妻子太强势不会体贴。

这样的人总是在挑剔别人,却从来没想过自己是有问题、有过错的。

做人贵在有“自知”,能“自省”。

曾国藩的朋友来看望他,两人谈论,却不欢而散。

事后曾国藩反省自己,双方各有不同的见解,反复辩论、争执,其实只是自己想要驳倒对方。

但自己却在语言上却说别人不谦虚,这才是应该自我反省的地方啊。

只有知道了错在何处,才能在下一次的行动中改正。

曾国藩在知道了自己的这些错误之处,以后做事时时注意,不断修正,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那些一直在挑剔别人的人,后来怎样呢?

上次参加同学会的时候,看到上中学那会最讨厌的人。

他要么说出黑板报的同学,字写得象蚊子腿;要么说人家弱智,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在他眼里,就是完美的女神站到面前,也会让他说成是斗鸡眼。

聚会时他挑剔的样子,让大家依旧讨厌。

要么说饭菜太腻;要么说别人的老婆太害羞,就不应该领出来和大家一块聚。

聚会散席,有人看见他拐了好几个巷子,才骑上一辆破旧的电动车。

时隔多年,他依旧挑剔,境况却是每日愈下。

想他依旧挑剔,从无“自省”,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也是很差的,现在的窘境也是以前种下的果。

贫富本无人耻笑,可是挑剔却让人厌恶。

多少学者生活清贫,心中却是自有天地。

挑剔别人的人,也让别人看他的眼光中带着“挑剔”。

成功的人总在“自省”,总在错误中学习;失败的人总在“挑剔”,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02

  • 挑剔别人的人眼界窄、格局小。

挑剔别人的人,永远只盯着别人的错误。

陈景润是个数学家,他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成果在国际上都是领先地位,他的“陈氏定理”已经得到国际数学界的认可。

可是在他大学毕业来到学校当老师的时候,却被学生嘲笑、被家长责难,学校也想辞退他。

因为陈景润站到讲台上,面对乌泱泱一大片的学生,他脸涨得通红,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只有在黑板上写数学题,不看学生的时候,才能说出话来。

于是学生起哄,家长也到学校反映。学校看他这个样子,打算辞退。

厦门大学王亚南教授是陈景润的老师,认为他的特长是在数学研究,便帮他想了另一条路子,给他安排了图书馆管理员的职务。

陈景润有了学习的土壤后,在数学领域里取得研究的成果,获得华罗庚的赏识,来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终于成为一名数学家。

陈景润的“呆”和“木讷”,被有的老师和学校领导,说成是“笨”,太偏颇了。

他只是不适合这个老师的职位,所以才显得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那些挑剔他的领导和老师,眼界太小,格局太窄,只看到陈景润的木讷、内向、不善言辞,没有看到他对数学的痴迷和热情。

挑剔别人的人总是盯着人的短处,眼界未免有些窄,格局也未免有些小了。


03

  • 成功的人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挑剔的人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

人无完人,人总是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在孔子的房间门口弹奏曲子。好多人都说子路弹奏得太难听了。

可是孔子却说,子路在音乐上,虽然还没有进入“雅”这个层次意境,但也算已经登堂入室。

嘲笑子路弹奏得难听的人,他们只是看到了子路的缺点,并没有看到子路从一开始的完全不会,到现在已经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

这是进步、是他的努力、也是他的优点。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就很中肯,看到了子路的努力,从不会到会。

同时也指出了子路的缺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还没有到达音乐演奏的高级层次。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眼光下,是不一样的状态。

苏轼在被贬时期,看见好友写的《水龙吟》很有意思,就按照这首词的韵照着也写了一首给好友。

就是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很是妙绝,尤其是这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把美景写得诗情画意。

但苏轼一点自傲,写词的同时还送了一封信,意思是说,你的词妙绝,本来是不敢续写的。

可是觉得很有意思,便也写了一首,但是不要把这首词拿给别人去看,以免丢人。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卑,把自己放得很低,如那在低处的坑洼能存得住水。

谦卑才能宽容,只有宽容才能吸收别人的优点,来改进自己的缺点。

越是自大的人,把自己永远放在高位,身在高处,水就会从高处流走。不断挑剔别人,暴露了他的无能。

孔雀在开屏的时候虽然光彩夺目,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尾巴之下的丑陋。

在挑剔别人的时候,别忘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无能的一面。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唯有这样,才能在人生中不断沉淀,增长智慧、了悟人生。

发布于 2025-05-09 02:22
收藏
1
上一篇:中粮梅林新品出击,便携“梅错儿”单片装,午餐肉新潮流征服年轻消费群 下一篇:蓝色档案,80年代谍战风云,扑朔迷离悬疑大戏,向梅梁波罗领衔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