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西南战役,波澜壮阔的全过程纪实

解放大西南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至1950年间对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西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以下是解放大西南战役的全过程:
一、背景
1.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
2. 国民党政府为保住西南地区,加强了对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企图与人民解放军展开决战。
二、战役过程
1.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湘赣战役,解放长沙、南昌等地,切断了国民党军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2. 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分三路进攻西南地区。
(1)西路军:从四川、云南方向进攻。
(2)东路军:从湖南、广西方向进攻。
(3)中路军:从贵州、云南方向进攻。
3. 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西路军解放四川、贵州等地,东路军解放湖南、广西等地。
4. 1950年4月,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解放云南、贵州等地。
5. 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滇南战役,解放云南全境。
6. 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川北战役,解放四川全境。
7

相关内容:

战前国军的部署

1、早在豫东战役后国军就发现南线的形势已经比较危机了,于是召开了著名的“南京军事检讨会”,会上希望能够以南线现有的优势力量加快“进剿”,然而没想到的是半年后,国军南线的精锐集团几乎被全歼,随着“徐州剿总”这一国军最大最有实力集团的覆灭,老蒋不得不下野以暂避危机,希望能够通过谈判“划江而治”

老蒋自己也知道,谈判桌上是讲究实力的,以自己仅剩的这点残兵败将,想固守长江防线几乎不可能,但是他仍然需要汤恩伯来争取时间,一是转移物资二是经营大西南,争取将大西南打造成为其再次“崛起”的反攻基地,由于兵力大量外调投入到各个战场,此时国军在大西南的军事力量非常虚弱,急需加强,时间很重要

国军兵力分布示意图


2、淮海战役后,南线我军兵临江边,准备随时渡江,在西线,随着太原战役的结束,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渡过黄河加入到大西北战场,胡宗南得到消息,不战而放弃西安,将主力集中到宝鸡一带,准备随时退入秦岭到汉中

华北兵团西进路线示意图

3、渡江战役后,三野主力在围攻江浙沪一带的汤恩伯集团,二野则前出浙赣线,切断华中、华南国军有可能的援军,小诸葛也放弃了武汉,准备在长沙与四野来个大会战,而随着长沙的和平起义,小诸葛不得不带着主力后退到衡阳宝庆一带布防,一是守护着进入广西的大门和要道,二是可以和广东的余汉谋以及湘鄂川的宋希濂形成联防之势

衡宝战役示意图

4、扶堳战役结束后,胡宗南退入汉中,布置秦岭防线,宋希濂也将自己的指挥部从沙市迁往鄂西,与陕南的胡宗南以及重新组建的孙元良的十六兵团一同防御着我军入川,此时胡宗南和宋希濂都觉得以手下的这群“惊弓之鸟”肯定守不住,不如撤到滇西和滇南,一如当年抗战时期,进可攻退可逃,还可以接受“外援”,但该方案一经提出就被老蒋大骂,最后不得不放弃,但在心理仍将其作为最后的预案

5、到战役前,国军整个大西南防御体系由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贵州绥靖公署和云南绥靖公署组成,另外还有余汉谋与白崇禧防御着我军进入两广,从而保障大西南的侧翼安全,如湘粤丢失,则残部退入广西,与胡宗南遥相呼应


我军的作战计划:

6、对于解放大西南的任务,主席决定交由二野完成,早在49年的5月,主席就密电二野准备以主力或全部向西南进军,关于西进的时间选择,主席建议九月比较合适,一是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二是到时有了就地补给的条件,可以沿途筹粮,三是可以利用四野南下的声势隐藏战略意图,估计四野十一月左右应该已经解放了广州,到时“国民政府”可能会迁往重庆,那时再解放重庆意义更为重大

7、二野制定的作战计划整体思路是隐藏战略目的,实现主席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意图,具体的布置是:

— 陈赓的四兵团兵出赣南配合四野的邓华兵团11月拿下广州后迂回到广西再进去云南,切断西南国军的外逃之路

— 杨勇的五兵团以参加衡宝战役的姿态由上饶向湘西秘密开进,沿途的沟通与联系一律使用四野的名义

— 陈锡联的三兵团除了一部走水路西进外,主力则沿着津浦路北上再转陇海路,做出一副要从北线入川的姿态再从郑州秘密经平汉路南下,然后在湘鄂西一带秘密集结

— 同时一野十八兵团和第7军在贺老总的带领下在秦岭以北大造声势做出二野主力要从北线入川的假象,等二野主力切断胡宗南的退路后再发起进攻对胡宗南形成夹击之势

国军“大西南防线”及二野渡江后征战示意图


战役经过

8、11月1日,二野五兵团和第10军从从宋希濂、何绍周的结合部的湘西地区直下贵州,15日解放了贵阳,21日解放了遵义,切断了胡宗南、宋希濂两大集团与白崇禧的联系,还打破了小诸葛退入云贵的企图,然后回师北上入川占领泸州、宜宾以及叙永、盐津等地,切断国军退往云南的通路

9、作为正面牵制宋希濂集团的二野三兵团主力以及四野47军等部,于11月21日由龚滩以及白马等地强渡乌江后,向南川挺进,经过多路的迂回穿插将宋希濂集团分割包围在南川以北,切断了其通过綦江撤往重庆的道路,宋希濂集团的残部只能向川南川北溃逃

10、早在五兵团兵出贵州之时,老蒋就担心胡宗南集团被合围,要求其赶紧从秦岭南撤, 并命令胡将自己的宝贝第1军调往重庆以保障其的安全,同时将罗广文的15兵团调往綦江南川布防,一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掩护胡宗南集团的南撤,另外也是准备随时接应从鄂西撤下来的宋希濂集团,还命令孙元良的16兵团赶紧从大竹西撤,尽快的收缩防线

11、11月30日,重庆解放,同一日凌晨老蒋跑路,到成都去组织他的“川西大会战”,紧接着,胡宗南的第1军也跑路了

12、对于川西会战,老蒋自己也觉得不太靠谱,所以到达成都后,赶紧让胡宗南制定撤往西昌的计划,准备在西昌和我军周旋,但在撤之前一定要先把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康地方实力派摆平,刘、邓一看形势不妙,赶紧逃出成都到彭县汇合潘文华一起与12月9日起义,同一天,云南的卢汉也在昆明发电起义

13、彭县起义还好,毕竟老蒋对这些地方实力派也不抱有多大的希望,但昆明起义对老蒋的打击太大了,卢汉直接把当时国军在昆明的高级人员几乎一网打尽

早在重庆解放之前,国军的大员们就打算赶紧外逃,由于当时重庆再次成了“陪都”所以高级人员众多,重庆解放后这些人本来打算从成都外逃,但毕竟成都的运力有限,而且还身处战场前线,所以很多人就去了昆明,准备从昆明走,没想到让卢汉一下子都给扣押了,这可把老蒋气坏了,赶紧组织力量进行报复,第8军军长李弥被扣押就让曹天戈代理,26军军长余程万被扣就让彭佐熙代理,同时又临时提拔了汤尧任“陆军副总司令”去前线指挥,甚至还开出昆明城破之日“放假”两天的承诺

接到卢汉的求救,刚打完广西战役的四兵团和四野38军赶紧向云南挺进,一路直奔昆明,一路沿着边境准备封锁国军的退路,另外五兵团也派出一部进入曲靖给围攻昆明的国军压力,看到再不撤就有可能被合围在昆明城下,汤尧赶紧下令撤退,不过最后也没跑掉

云南战役示意图

14、彭县起义后,胡宗南加紧布置实施其“川西会战计划”,此时在成都附近的国军有32万人之多,其中胡宗南集团的3个兵团15万人,其他的国军有17万

为了防止被我军分割包围,胡宗南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背靠背取暖,其中李文的5兵团驻防新津、李振的18兵团在新津和成都之间,裴昌会的7兵团撤往德阳、孙元良的16兵团驻防广汉,罗广文的15兵团和陈克非的20兵团在彭县

我军参与包围的有8个军,包括三兵团的10、11、12军、五兵团的16、18军和十八兵团的60、61、62军

12月22日,胡宗南在新津召开会议,明着要求各部队利用地形坚守抵抗,实则让陈克非罗广文两个兵团向重庆方向攻击前进以掩护其主力撤往西昌,工作部署完的第二天胡宗南就先跑为敬,去了海南岛,留下几个兵团司令不知所措,加上云南起义国军外逃之路被切断以及逃亡西昌的通道同样也被切断,即使侥幸逃了过去,西昌的贫瘠也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于是各兵团司令纷纷开启了起义的热潮

“川西会战”示意图

15、除了21日就起义的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和16兵团副司令外,24日,罗广文和陈克非带着15和20兵团分别在郫县、安德起义,25日,裴昌会带着7兵团在德阳起义,27日,18兵团李振也派人与我军接洽起义,到了28日,连一直不愿放下武器的李文也被迫战场投降,“川西会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16、整个大西南战役历经57天,消灭了国军90多万人,成为了我军一个战役消灭国军数量最多的战役


尾声

17、胡宗南逃到海南也没消停,在老蒋的严令下不得不于12月28日飞到西昌组织抵抗,老蒋给其下了两道任务:坚守3个月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收拢残部保住西昌这一最后据点,我军14、15和62军各派一部南北夹击,于1950年3月27日解放了西昌,整整3个月,也算是看在胡长官“武装保卫”延安这么多年的份上,“配合”让其总算完成了一个“任务”吧

西昌战役示意图

发布于 2025-05-14 02:23
收藏
1
上一篇:孙建军笔下的山川永志,探寻父辈南下解放大西南的英勇历程 下一篇:揭秘西施传奇,探寻西施秘史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