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落得绵密,青石板沁出苔痕。沈清秋坐在临河老宅的雕花窗下,绣绷上的双面绣才完成半幅紫藤,拆迁办的红头文件已压在针线篓底三个月。

"阿姐,镇东头最后半条水巷也要推平了。"隔壁阿四划着乌篷船靠岸,船头摞着捆扎好的旧家具。
檐角铜铃轻响,穿亚麻衬衫的年轻姑娘跨进门槛,镜头对准沈清秋布满茧子的指尖:"我们想用AR技术让苏绣纹样‘活’在游客手机里......"沈清秋刚要开口,瞥见姑娘帆布包上歪扭的栀子花刺绣,忽然笑了。

两个月后,老宅门楣挂上"非遗数字体验馆"的匾额。游客扫码时,虚拟锦鲤会从绣娘手中的团帕游进河水。设计师小满的帆布包换了新纹样——紫藤缠绕着二进制代码。
"机器绣得快,可它们没有心跳。"沈清秋抚过展厅里那幅《烟雨江南》,暗纹里藏着女儿生前设计的算法模型。窗棂外,最后一只乌篷船正载着3D投影的评弹班子,悠悠荡过拆迁工地围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