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未来,中国殡葬改革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中国的殡葬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旨在推进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下是一些殡葬改革可能的发展方向:
1. "绿色殡葬":推广生态葬、树葬、花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环境污染。
2. "火葬率提升":继续提高火葬率,减少土葬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节地葬":推广小型墓穴、壁葬等节地葬方式,以适应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
4. "文明祭祀":倡导文明祭祀,禁止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殡葬服务市场化":推动殡葬服务市场化,鼓励企业参与殡葬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6. "殡葬文化传承":在改革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弘扬殡葬文化,使殡葬改革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7. "法律法规完善":完善殡葬法律法规,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监管,规范殡葬市场秩序。
8. "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群众选择绿色、节地、文明的殡葬方式。
总之,中国的殡葬改革将朝着绿色、节地、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内容:
从目前的现状看,殡葬改革是失败的,殡葬改革的目的是节约土地,避免死人与活人争地,采取了火化后进公墓,认为公墓的统一规划就能节约土地,但是恰恰相反,因为公墓有人管理和维护,安葬在公墓的会延续四代到五代进行祭拜,那就意味着安葬在公墓的一百多年都还完好无损,这样就会出现不断的建公墓,公墓越建越多,占的土地就会越占越多,所以公墓不是节约土地,而是浪费土地。
现实中,存在一百年以上的坟墓少之又少,那就是传统的土葬形式,坟墓在一百年后就自然消失,土地可以再利用。
但是现在能够自行土葬的基本上都是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坟头,墓碑做得高大结实,这样的坟墓两百年也不会自然消失,所以殡葬再改革迫在眉睫:取消强制火化,对土葬进行规范管理。
本人是农村人,经常回老家参加葬礼,对土葬比较了解,特提点建议:
1、自行安葬的选址必须远离市区十公里以上(并且远离主干道),2、地面以上不能用石头、砖块、混凝土,只能垒土堆,土堆高度控制在一米以下(这样就只能深埋才能做到土堆在这个尺寸),碑石的尺寸控制在六十公分以下,(并且只能平放,不能立放。)3、实施办法,由村委会(居委会)上报,乡一级负责把关监督。(可以做一个专用卡尺,放上卡尺,照相存档。)
这样就避免了“死不起”(公墓里一个墓地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样不仅顺应了民意,也符合了“入土为安,回归自然”。控制了土堆的高度,加上小石碑平放,几十年过后就是平地,土地就可以再使用。从而达到了殡葬改革的目的:节约土地。
所以殡葬再改革已经不能再拖,为了 造福人类,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让土地循环使用,殡葬再改革刻不容缓!
问题的关键是,目前的殡葬形式存在利益驱使,改不改又是少数的几个关键人说了算,改了就会失去利益。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