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重温光影时光,带“80后老人”看电影,中年人多久没去影院了?

标题:带“80后老人”看电影:中年人多久没去影院了?
正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手机、平板电脑或家中大屏幕上观看电影。然而,对于那些出生于1980年代的“80后”来说,他们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走进电影院享受大银幕带来的观影体验了。
带“80后老人”看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年人的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繁忙,家庭责任繁重,能够抽出时间与家人朋友共享电影时光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么,中年人多久没去影院了呢?以下是一些原因和观点:
1. "家庭因素":随着孩子长大,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中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尤其是有了孙子辈的“80后老人”,他们可能更愿意在家中陪伴孩子,而不是外出看电影。
2. "工作压力":中年人往往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工作压力较大,闲暇时间有限,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活动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3. "生活习惯变化":随着互联网和流媒体服务的普及,许多人更倾向于在家中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电影,这种便捷性使得他们不再愿意去电影院。
4. "怀旧情怀":对于那些“80后老人”来说,电影院是他们青春的记忆,是集体观影的场所,现在有机会再次走进影院,无疑会唤起他们的怀旧情感。
总之,带“

相关内容:

澎湃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近日,河北清河县一家电影院发布的免费观影活动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该影院称:观影者可以带“家中老人(1970-1985)”免费观影,引发不少中年人主动转发和自我解嘲。对此电影院回应称,确实“就是一个调侃”,“初衷是希望小一辈带父母来看电影。”

影院消息截屏

这个解释感觉又是给70后、80后补了一刀,虽然人家不叫“老人”了,但是强调:你们已经到了“由小一辈带父母看电影”的年纪,又狠狠戳了中年群体敏感的神经。

按照普遍标准,60岁才算是真正进入老年时代,“1970-1985”出生者显然不在此列。但就像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迫不及待地认为他们的父母“老了”一样,这一代的年轻人,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给长辈贴标签。所以,70后、80后们的这次刷屏,与其说是自我调侃,不如说一次是“不服老”的争辩,与被贴了“老年”标签之后的一次反抗。

“希望小一辈带父母来看电影”,这话虽然不中听,可是这一说法的确有数据支持,2021年的一项电影观众调查结果显示,“40岁及以上的观众仅占11.2%”,这一年龄段恰好将“1970-1985”出生者基本涵盖在内,40岁以上的人不爱看电影,或者说缺乏看电影的足够条件,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但能大概看得出来,参与刷屏的中年人,多属于文化、影视、媒体等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对电影的关注度,甚至要高于不少年轻人,消费电影的频次,也会高于平均数,他们不是被动地被带着看电影,更多时候看电影是一种主动行为。这些从业者人数加在一起虽然也不少,但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更多沉默的中年人,才是“大数据”主要构成者,他们的确需要更多的刺激条件,一年当中才有可能多进几次影院。

河北这家影院发布的信息虽短,但所包含的“老人”、“免费”这两个关键词,却反应了这一带有娱乐性质新闻背后一些现象:中老年人观影频次少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生存或养老压力大,电影票价偏高,电影内容过重倾斜于年轻人等,这些都给中老年人观影,造成了无形的门槛。真正好的市场,不是靠“免费”推动的,而是靠全年龄段受众的主动消费,才能制造出真正的繁荣。

拿河北这家影院的通知刷屏、开玩笑,其实算不上一种“心理焦虑”,70后、80后这两代人,受成长环境与文化氛围影响,在心理层面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理想主义,不承认自己“老了”,除了确实年龄未达“老人”标准外,对于过去“纯真年代”的怀念,还有一种“拒绝成长”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会以更年轻的眼光来看待自身。

比起需不需要年轻人带着看电影,以及如何让中老年人更多地看电影,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行业与社会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把“非主流观影人群”吸引到影院中来,当他们可以在电影中,真正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像河北这家影院所发布的通知,就不会引起舆论的波澜了。电影面前,人人年轻,这是电影与观众之间,最有魅力的一种联系。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栾梦

发布于 2025-07-02 14:31
收藏
1
上一篇:识得这五部经典电影,80后必成影视达人,让人刮目相看! 下一篇:三岔口,香港男神集结的煽情犯罪悬疑大戏,情感漩涡中的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