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直到现在这一部影片依然可以称得上经典。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他使用了张艺谋最擅长的色彩美学和象征手法。
故事构架
电影的背景是民国时期,女学生颂莲到了陈府,做了陈老爷的四姨太。按照陈府的规矩,晚上老爷去哪个姨太太屋里,那么姨太太屋前就会挂上红色的灯笼。颂莲慢慢习惯了府上的生活。

为了争宠她假装怀孕,结果被想要当姨太太的丫鬟雁儿告发遭到了封灯惩罚。而这时候颂莲也发现雁儿偷偷藏起了灯笼,倔强的雁儿不愿意认错,冻死在雪地里。颂莲一直借酒消愁,在一次喝醉之后,她将三太太偷情的事情说给了二太太,导致三太太被吊死,至此颂莲的精神有一些不正常。
这部电影中的灯笼,代表的意义自然不与非凡,老爷过夜就要挂灯笼,太太怀孕了也要挂灯笼。灯笼在这一部电影当中不是一个普通的物件,是这些女人受到宠爱的象征,有了灯笼才可以在第2天的饭桌上点菜,才会在大院里面拿到一点权利。时间长了府上的女人对灯笼都有了渴望,而灯笼也代表了这些女人的欲望。

电影的取景是乔家大院,这一个冷冰冰的四合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院里的一切都是方方正正,这也是导演最喜欢的意象化手法。大院的方正就像是一个“口”字,颂莲在走到这个“口”中时就成了“囚”。
这样封闭的城府就是封建家族的缩影,所以在这样的院落里面也代表着府中的规矩,这个场景完美的切合故事的发展。
细节分析
这部电影对于男主陈老爷并没有什么描述,甚至都没有正面的戏。这也是导演的匠心独具,在电影当中他老爷并不是鲜明的人,而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掌权者。他原本在故事当中是重要的参考者,却冷漠的用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些女人的生活。

电影字幕表示的夏秋冬季节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女主颂莲的变化。在嫁入陈府的时候是夏天,那个时候,她有着生命力,无法融入城府,最重要的是他厌恶城府里的规矩,更像是一个反叛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被大院女人同化,到秋天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了府上的生活。冬天来临的时候,她和府里其他的女人已经没有了区别,她也期待自己门前的灯笼会被点亮,见到别的太太被锤脚时她也有了烦恼。

后来老爷又娶来了五姨太,春天却从来没有降临到这个压抑的院子,春天代表了希望,导演用这种方式告诉观众,大院里的女人没有任何希望,他们未来都已经注定好了,那就是寒冷的冬天。
颜色构造
张艺谋的电影总是躲不过色彩美学,这一个片子也是他运用色彩美学最完美的一部电影,昏黄的色调以及鲜艳的红色让人感觉很压抑,在电影当中运用色彩最多的就是红色,这是导演最擅长的一个颜色。
红色原本是喜庆吉祥的颜色,张艺谋却将它变成了欲望和恐惧的颜色,就像是红色的灯笼被灰色的围墙包围,大院里的生命也被封建制度悄悄吞噬。

电影当中红色棕色和黑色一起出现,就连喜字也是这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的战场也是个人和命运的撕扯。红色的灯笼,黑色的布条都决定了这些女人的命运。
黑灰色为底突出了红色,表现的是封建制度上女人如烛火般的可悲命运,用这样简单的颜色进行了人性解读,这也是张艺谋最擅长的美学理念。
除了黑色和红色在里面还有大量的白色,白色也是颂莲刚开始习惯的颜色,最开始白色意味着颂莲的孤傲,后来这个颜色却成为一种落寞。三太太被吊死的时候也有很多白色,这里的白色是在诉说三太太的冤屈和她无奈的命运。

影片当中很多色彩都显示了主人公的命运,这对于电影工作来说是一种特别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手法,在色彩运用上面,张艺谋绝对是翘楚。
不管是叙事方式还是对色彩的应用,该影片都是张艺谋影片史中里程碑的存在。作品的色彩渲染和音乐结合起来,将旧社会女人的状态完美体现出来。张艺谋对原本的剧本进行了很多改动,反而提升了整个电影的高度。看上去只是几个女人发生的故事,但却是那个时代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