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岁月,那时家来客,电影成最经济消遣的记忆

“老郑州”回忆起过去,提到那时的家庭聚会,看电影成为了最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在那个年代,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以下是对这一话题的详细描述:
1. "电影票价低廉":在那个时期,电影票价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几毛钱到几元钱不等。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项负担得起的活动。
2. "家庭聚会的好去处":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看电影成为了增进感情、拉近关系的好方式。一家人或亲朋好友一起前往电影院,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3. "丰富的电影类型":那时的电影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国产片、进口片、动画片、纪录片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
4. "电影院的氛围":那时的电影院通常装饰简单,但氛围浓厚。观众们带着期待的心情进入影院,在黑暗中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享受着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5. "电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观众在观看电影后,会对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产生共鸣,从而引发思考和讨论。
总之,在那个年代,看电影成为了人们消遣娱乐、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如今,虽然电影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那段美好的回忆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相关内容: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宁田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杂志 王怀民供图

再过几天,金鸡百花电影节就要在郑州举行了。郑州市民、“老影迷”王怀民回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州电影业的情况。

王怀民说,他小时候住在西一街,这里就是郑州有名的老坟岗。老坟岗位于市中心,具有交通、商业、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如果以他家为半径,周边两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电影院近二十家,比如:东方红影剧院、郑州电影院、德化影院、二七纪念堂、群众影剧院、中州影剧院、儿童影院、河南影院、向阳影院、解放影院、郑州剧院、石桥影院等等,看电影可谓方便至极。

在他家北面不足一百米的地方,就是郑州市知名度最高、设施最完善,气势恢宏的河南人民剧院,老百姓俗称“大戏院”。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听说是从防空洞里抽出来的),座椅都是软椅子,看电影特别舒服,小时候他经常来这里看电影。不过,这里的票价每张比普通影院要高5分至1毛。

在他家西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家太康立体影院(也就是现在的3D影院),他小的时候,这家影院曾经叫“八一八”电影院。它虽然从面积到各种配套设施远不及河南人民剧院,但是它是当时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立体影院,因此每天都吸引着大量观众前来观看。他在这里观看过《魔术师的奇遇》、《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等立体影片。影片中,火车朝观众开过来了,水枪朝观众射过来了……观众都不由自主地躲闪,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至今都难以忘怀。

王怀民回忆说,几十年前郑州大多数电影院都比较简陋,不像现在的影城分好多厅,那时所有的影院都只有一个大厅。银幕亮度低,音响是单声道的,画面清晰度也不高,座椅一般都是能起伏的七合板压制的座椅。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天热时只有天花板上的吊扇给大家送来清凉。尽管如此,郑州五十余家影院也是常常爆满,因为那时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看电影成了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内容。

那时,老家来了客人,最经济的消遣方式,便是他们看电影。

平时郑州的电影票就不好买,需要排长队购买,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单位都包场电影,大部分电影票都被单位买去发给了职工,剩余不多的票就更紧俏,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有时,为了能看到自己渴望的影片,还得托熟人购买或者站在电影院门口等退票的。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革命题材、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上甘岭》等等,还有著名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些经典老电影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越看越想看,有时一部电影会反复看上好几遍,热情高涨、乐此不疲,里面的经典台词他至今还会背诵。比如《地道战》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高,实在是高!”《小兵张嘎》里面的经典台词:“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平原游击队》中的经典台词:“放下你的武器,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

1975年郑州影院影片安排表 王怀民供图

王怀民说,他青少年时代看电影的情景,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想把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通过媒体分享出来,也算是给电影节烘托一下气氛吧。

“老郑州”王怀民收藏的电影杂志,王怀民供图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余淼

发布于 2025-07-06 00:34
收藏
1
上一篇:电影残暗盛大开机,武打巨星赵志凌突破自我首演社会题材巨制 下一篇:私人影院尺度引发热议,随意肢体接触,仅百元每小时引狂欢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