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咖内参团队原创作品
在今年7月,郭敬明将携《爵迹》系列电影再次出击。早前《小时代》系列电影的陆续上映,让他收获诸多非议。不过,4部《小时代》系列电影高达18亿的总票房,还是让郭导演得到各方资本的青睐。
《爵迹》在去年9月腾讯影业刚宣布成立时,就被推向公众视野。当时,腾讯影业称,将就《爵迹》的IP作品进行外部合作探索。因郭敬明是乐视影业股东的缘故,双方合作引起了外界诸多遐想。
在3月25日举行的腾讯互娱2016年度发布会上,郭敬明未有现身,但即将上映的《爵迹》仍成为大家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
直到现在,腾讯方面也没有披露《爵迹》大IP开发的投入金额。另外一方面,腾讯却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在IP产业的全方位开发上,塑造一个全新的样本。
《爵迹》与腾讯互娱一揽子合作
身为乐视影业股东的郭敬明,选择将《爵迹》的IP价值挖掘交给了腾讯。其中的考量值得深究。
平心而论,腾讯互娱在文学、游戏、动漫等各大板块均实力不俗。
首先就IP产业链上游的文学板块来说,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由腾讯文学和收购而来的盛大文学合并而成,占国内90%的IP改编市场份额,为下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了稳定输送源。
其次,腾讯本身在游戏开发、动漫制作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市场平台。各个板块之间具备较强的互动协同效应。
此外,腾讯互娱还具有外界少为人知的线下优势。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举例道,腾讯互娱的平台营销部虽然核心团队不过200人,但分布全国的游戏点卡和Q币销售体系代理商和供应商却有4000家,“从电影行业的地网概念来看,这个地网已经到村里了。”
究其郭敬明选择腾讯的原因,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英杰接受采访时表示:“郭敬明愿意把《爵迹》的一揽子的东西给我们……是因为小四的精明。在商业体系中,他能看得更远。他明白只有跟腾讯合作,不仅能把他的IP放大,同时能给他的IP带来持续不断的合作。”
在腾讯方面看来,《爵迹》系列3部电影的陆续上映,将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将逐渐诞生游戏等系列衍生产品。
陈英杰将之描述为,“IP电影间隔期间之内,不断保温、升值,给行业(带来)多元共生,无限互联,通过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所有的观众、读者、用户融为一体。”
电影收入占比90% IP开发仍处初级阶段
如何挖掘票房之外的收入,是近年来国内电影圈的热议话题。
郭敬明对此也有着清晰认识。他曾公开说:“电影是一个非常可怜的行业,全国每年所有票房加起来可能就几百亿,和很多行业相比,产品价值实在太少,因此需要绑在互联网这艘巨轮上加大对IP的开发。”
早在2014年,《变形金刚4》在国内上映,人们发现电影衍生品市场拥有巨大空间——“变形金刚”的版权公司——孩之宝的淘宝旗舰店每天玩具销售量在200件左右。数据表明,影片上映第一周,“变4”淘宝搜索指数环比上升220.2%。
公开报道显示,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占到电影总收入的70%,超出电影票房两倍多。而在国内,电影收入中的90%—95%仍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几乎为零。
2015年底,《好莱坞报道》专访阿里影业总裁张蔚,在谈及电影票房意外,如何挖掘IP其他价值时,张蔚认为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可以做出贡献。
不过,目前国内更为流行,也更为具有野心的思路是将电影IP向游戏、动漫等一系列文化产业衍生和开发。
无论是影业公司还是游戏公司都在进行着各种尝试。
此前,上海游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买下热门小说《三体》的电影改编权的同时,还表示将开发五六款游戏,网剧、动画、周边等衍生品,开展“全产业链”的运作;蓝港互动也从安乐影业手中获得了《捉妖记》全类型手游改编权……
在这波热潮中,也有人直指IP开发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只是“表面的繁荣”,在将游戏IP改编成电影的“反向”操作,也多有“失灵”。
在IP开发各显神通的目前阶段,腾讯与郭敬明的此番联手,颇有将《爵迹》IP开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塑造成移动互联时代样本的意图。
版权声明:本文为《娱乐大咖内参》团队(微信公众号ID:yulebiggie)原创作品,抄袭必究。欢迎大家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