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杜琪峰导演的罕见长镜头艺术与创新突破

《大事件》是一部由香港导演杜琪峰执导的犯罪剧情片,该片在2004年上映,因其独特的长镜头拍摄手法和杜琪峰的创新风格而备受关注。
### 罕见的长镜头
《大事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其使用长镜头的手法。长镜头,也称为“一镜到底”,是指整个场景或动作通过一个镜头完成拍摄,不进行剪辑。这种手法在电影中较为罕见,因为它对导演的调度能力、演员的表演和摄影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
在《大事件》中,杜琪峰巧妙地运用了长镜头,特别是在追车戏和枪战戏中,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紧张刺激的氛围。以下是一些使用长镜头的例子:
1. "追车戏":影片中有一段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追车戏,全程通过一辆车的视角展现,几乎没有剪辑,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 2. "枪战戏":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杜琪峰使用长镜头拍摄了一场激烈的枪战,通过一个镜头展示了整个战斗过程,让观众紧张地屏住呼吸。
### 杜琪峰的创新
除了长镜头之外,《大事件》还有以下创新之处:
1. "独特的叙事风格":杜琪峰在《大事件》中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将故事的时间顺序打乱,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猜测

相关内容:

2004年6月,《大事件》正式上映。对于这部票房惨败、评分较低的香港警匪片,主要讲述了香港警察在一次失败的任务后如何同悍匪对峙,挽回公众信心和重新树立形象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杜琪峰凭借此片于第42届台湾金马奖获得最佳导演奖。虽然商业化尝试未获成功,但一顶有含金量的奖项,也算小有收获。

首先,评论《大事件》这部警匪片,自然不能忽略开片颇具争议的长镜头。对于部分人来说,漫长且晃动的长镜头,可能会让人昏昏欲睡。不过,仔细品鉴的话,在香港电影中,确实没有哪个导演敢尝试这种高技术的运动长镜头。为此,《大事件》的摄制组史无前例地租用了160尺长的拍摄轨道,设置了高达25尺的重型吊臂,以适应拍摄角度的需要。在这组诚意十足的长镜头中,警匪双方紧张的对峙状态和人们形象,就这样在近乎客观写实的枪战中徐徐展开。

对于香港警匪片来说,枪战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和杜琪峰之前的电影《枪火》、《放逐》等一样,《大事件》同样展现出高度银河映像风格化的枪战镜头。电影中一方面又以静制动取得最大的对峙感,另一方面长镜头和手提晃动镜头比比皆是,增强这部影片的写实感。不过,对于影片中的三位主演——任贤齐、张家辉和陈慧琳。任贤齐和陈慧琳算是第一次担当杜琪峰警匪片的主演,而张家辉以前主要是配角的身份出现在杜琪峰的电影中。并且,对于大器晚成的张家辉,十年前的演技还是稍显稚嫩。所以,三位主演给人的感觉深度不够。

当然,这部香港警匪片也是杜琪峰的一次创新。其中,让警匪片跟公关产生联系,或许是在暗讽传媒让世界更透明,实际上有更多谎言的寓意通过陈慧琳饰演的那个警官就展露无遗了。而电影情节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警察抓贼这个逻辑,也是双方围绕着“秀”的斗智斗勇。换而言之,警匪对峙的故事情节以往的电影讲得已够多,但杜琪峰选择了新鲜的角度插入,正邪双方运用媒体大打心理战的情节,观众却见得很少。

最后,除了一定的商业化尝试和内容开拓,在《大事件》中,镜头风格也比《暗战》等电影更加明亮,宿命论和出乎意料的风格也没有明显体现。凡此种种,或许都在暗示杜琪峰在2004年就在对自己的电影风格进行调整。不过,《大事件》中两股匪徒的惺惺相惜,以及其中对于江湖义气的突出,依然让你相信,这部电影就是出自杜琪峰之手。

文/香港警匪片之家

发布于 2025-07-08 06:22
收藏
1
上一篇:大事件,一部引发社会启示的电影,值得我们深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