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汉书》、《后汉书》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进行了自我剖白。
班固在《汉书》中对司马迁有段评论:“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翻译过来就是:以司马迁的博学广闻,却不能靠智慧保全自己,已经遭受极刑仍在狱中发奋写作。
有意思的是范晔在写《后汉书》时对班固也有一个评论:*”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见《班彪列传下·班固传》】。

换成今天的大白话就是:范晔指出班固曾讥讽司马迁虽然博学多闻却不能以智慧免遭宫刑(“极刑”),但班固自己最终也身陷大罪(因依附窦宪被杀),这是“智及之而不能守之”—— 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问题(指司马迁的教训),却不能坚守(避免重蹈覆辙),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往往看不清自身的缺点,我把它叫做盲点),以此讽刺班固批评司马迁却不能自省。
班固和窦宪上演过中国历史上恢弘壮举,“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中国古代男儿为国建功立业的最高境界,“封狼居胥”说的是霍去病的事,“勒石燕然”就是窦班哥们的事,有兴趣的话可看看《史记》、《汉书》里面的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班固勒石燕然归朝后有点飘飘然,史书记载,他的家奴竟敢拦截洛阳令的车还呵斥、辱骂对方,洛阳令何许人也,东汉都洛阳,洛阳令大约就是现在北京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家奴且如此,可想主子是多么不可一世、飞扬跋扈,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就是那位洛阳令在狱中杀了班固)【也见《班彪列传下·班固传》】。

前几年看电影《长津湖》,说是伍千里(吴京饰)带着连队赴朝时,上级让他带几十部电台到志愿军司令部,在入朝第一战解救友军时,他让雷排长(胡军饰)带几个人把电台送到大渝洞志愿军司令部


这显然是一个没有军事常识的错误。
王树增在《远东 朝鲜战争》中讲到: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见到金日成特使朴一禹,彭急切地询问朴金首相在哪里?朴说:美军情报系统(应该是无线电侦测技术)和空袭能力很强,金首相一天要换好几个地方,现在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可见当时最高领导人和重要部门的行踪是极为隐密的,属最高军事机密。


彭总戎马一生,这点军事常识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志愿军司令部设在哪里当然也是最高军事秘密,伍千里一个连级干部是绝对不知道这些的。
美军的情报系统和空袭能力从主席与彭的来电报里也可以看出。
当然,陈导设计这一虚构情节,我想主要是为了以后的情节发展(伍千里后来确实把电台送到了大渝洞,还见到了岸英),但如此违背军事常识,确实不敢苟同。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大片《盲点》,讲的好像是一位女议员,工作事业很成功,热心社会公益,呼吁打击贩毒、吸毒,却没想到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溺爱、惯纵,孩子最后也吸毒犯罪。
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往往自己看不到,这就是所谓的盲点。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有一个“十五字工作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反省,做到交换、比较、反复,一定会提高修养,克服缺点,减少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