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多岁才去做官?
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曾做过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后来又为江南江西总督,在康熙二十三年又兼管江苏、安徽巡抚的政事。于成龙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不仅深得百姓爱戴,而且还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许,他曾三次被举“卓异”,同时又曾被康熙皇帝赞许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确实是个名臣、清官。但是他真正初入仕途的时候是他四十四岁的时候,于成龙是1617年出生,到1661年初入仕途,是到一个遥远的边荒之地罗城为县令。
当然虽然是遥远的边荒之地,又只是一个县令,但是于成龙意志坚强,这也是他迈开仕途生涯的第一步,经过他三年的努力,曾经的边荒之地出现了安居乐业的局面。后来的于成龙因政绩卓著、为官清廉而屡有升迁。
那于成龙为什么到四十多岁才去做官呢?
四十多岁才去做官,按年龄来说,确实有些大了。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他也想早点进去仕途,无奈事与愿违。
其实在明朝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于成龙就曾参加过乡试,但是那时考场官员却公然受贿、作弊。面对如此黑暗、腐败之举,于成龙就在试卷上说了当时的弊端。他直言不讳,结果可想而知,他虽然有才学,但却正榜无名,只考了个备取生的副榜贡生。

当时官场腐败,就算于成龙有才学,但他直言不讳,还是难以立足的,总是会被排挤的,或者他不愿同流共事,所以之后在会试之后,于成龙就以他父亲年老为由,辞去一个做官的机会回到家乡。
后来清朝进入中原,于成龙就开始继续致力于科举考试,他之后又曾在学校学习了四年,但是在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的时候,他参加乡试,结果又落榜了,那时于成龙已经三十五岁了。
已经三十多年岁的于成龙,毕竟已经有了家室,此时他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一边要照顾年迈的父亲、继母,一边又要照顾他的两个儿子,作为男子,全家的生活开支负担,自然要落在他身上,所以这时的于成龙就没时间去参加科举了。
在1658年时于成龙的父亲去世后,于成龙还是不忘自己的报负,要步入仕途为民谋福,所以在1661年时于成龙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到他结业时,就准备步入仕途。到1661年时,于成龙已经四十四岁,他接受清朝的任命,去了偏远的罗城为县令。

于成龙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1684年,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的任上,那时于成龙六十八岁。他去世后,康熙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