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论证方法,你认为关键点有哪几条?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关于其躬耕地论证问题,有以下关键点,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一,本人主证,这应该是直接的主要证据。

诸葛亮在自己躬耕地的叙述中,曾经三次指明在南阳隆中卧龙岗。

1,诸葛亮入蜀途中,题写《黄牛庙碑》记。碑文曰:“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於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敛巨石於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二峰,平治洚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於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熟视於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影见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采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所传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2,诸葛亮在227年,写给后主的奏章,也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中间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北伐中,在五丈原写给儿子的家书,也称“寄子书”,信中说“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

二,人证

关于诸葛亮躬耕地这一事,人证部分太多了,特别是唐、宋以来,有关“南阳”“隆中”“卧龙岗”“诸葛草庐”的著名诗、词就有两千八百多首,文章就更多了,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物证

南阳城西的隆中地形,是千百万年地壳运动自然形成的地势、地貌,为南阳盆地中间隆起之地,《离骚尔雅篇》记载“宛,中隆”,(南阳古称宛)这也是南阳隆中最早的文字记载,卧龙岗地处隆中之首,汲白河之水,状如卧龙,是一处风水最佳之地。岗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卧龙岗上的“诸葛井”,凿于汉代,“卧龙潭”边的部分沿石,有汉代石刻画像,唐朝初年“诸葛草庐”经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已经荒芜不见踪迹,就是靠“卧龙潭”“诸葛井”“老龙洞”作为参照,找到遗址,才重修“诸葛庐”的。

南阳隆中卧龙岗上,武侯祠大拜殿前,有一颗楸树和一颗柏树,树龄一千二百多年,有一颗枯死的古柏,相传为诸葛亮亲手种植,旁边有“古柏亭”,祠内千年以上的古树比比皆是。

因此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本人口述、人证、物证具在,铁证如山!

发布于 2024-04-11 13:49
收藏
1
上一篇:古人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