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张大彪在进入独立团后职务变化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说起来就得说到中国近、当代史上所谓的战将的升迁路线图了……

在PLA的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关键位置,比如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军级干部,虽然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军兵力数万有的军大概千把人,但是否做过军级干部,也是证明能否独当一面的标志;在抗战时期最关键的岗位就是团级,因为部队编制急剧缩减,从三个方面军数个军团缩为三师六旅,一开始还没有政委职务,使得很多大名鼎鼎的战将被迫从团营级职务做起,而考虑到抗战时期的残酷性以及当时装备通讯技术的落后,团级战斗单位很多时候已经是八路军能够动员的比较大的作战单位,旅级以上参战单位的作战屈指可数;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比较关键的岗位要数纵队司令(后来的军长)和兵团司令,这主要是因为战争规模迅速扩大,战役级层面的指挥者和战将就至关重要了,虽然也有林粟刘彭这种大拿在,但具体的战斗中还是涌现出了诸如李天佑邓华韩先楚叶飞杨得志等等战将……

所以呢,公允地说,作为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抗战时期的团长,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师长(直到渡江之后才提副军长),李云龙的升迁速度不算是快的,尽管1955同为少将,但丁伟在辽沈战役期间就已经提拔为纵队司令,独当一面。当然这跟李云龙在淮海战役期间从二野临时转会三野也有关系,虽然打仗是把好手,但三野自己也有一堆功臣宿将等着提拔,需要战将的时候,粟大将可以说“用几顿炮弹换下李云龙师,值!”但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李云龙的竞争力就要打一点折扣了。

具体到张大彪,作为新一团的营长,到了独立团还是一营营长,最多算是平调,而到了伟大的平安格勒战役时,坐拥数千兵力、有勇有谋的大彪还是只能做营长,不能不说团长李云龙对兄弟还是不够关照……

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携二师转战华野,张大彪似乎变成了师参谋长,这话怎么说呢,又得说到PLA当时的军制中,军政主官是绝对主角,虽然同为部队首长,但参座的含金量实在有限,甚至不及低一级的军事长官。看一下四大野战军整编时的参座:一野战军:阎揆要;第二野战军:李达;第三野战军:张震;第四野战军:萧克;华北野战军:熊奎。1955授衔时最高的也不过是萧克的上将第一。而当时的兵团军政主官,起点是上将,还有肖劲光许光达陈赓黄克诚这种大将……当然你也可以说,四野刘亚楼三野陈士渠后来都成为兵种司令(一个是空军一个是工程兵),但在解放战争后离开参座位置转岗,也说明参座那时重要性并未如1978年之后那么彰显……

所以按照李云龙的职务变迁,团长-师长-代军长-军长(直至小说结束)……张大彪的职务变迁应该是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55授衔,很可能是上校,大校也有可能。

发布于 2024-04-12 19:36
收藏
1
上一篇:《亮剑》国军29军出身的张大彪,为何会对李云龙如此死心塌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