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科举考场作弊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会判有期徒刑吗?

科举考试作弊,那要看哪一种考试,还要看是哪一类考生。不同级别、不同情况的考试,刑罚也是不同的。

科举考试,发现作弊刑罚最重的是“会试”,也就是俗称的“进京赶考”。参加这一级别考试的人,身份起码是个“举人”,其余是国子监的监生。这些人属于有了一定地位的,如果作弊被发现的话,通常是“夷三族”。

事实上,古往今来整个科举过程里,属“会试”作弊的情况最少。因为他们就算会试考砸了,也照样可以当官,因此没人冒那种险。

其次是“乡试”,是在省城举行的。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级别,还包括各地的贡生。这一场是作弊者最为猖獗的,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只要考上,那就名成利就,所以历代尤其以这一场的舞弊现象最重。

乡试作弊,只要不打,以后也不会挨打,因为身上有功名的人是免于责打的,刑罚也较轻。而一旦打上了,非死即残。

乡试作弊的刑罚要看人。普通秀才,一般被抓住了就没有好下场。很多情况是拖到宗庙的门口,活活打死。这在古代刑法里属于“不敬”,是对宗师不敬。按说刑杖是有数的,一般打八十、一百。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挨了一百杖责还活着的人。

八十杖倒是有活下来的,个顶个终身残废。而科举制度是“六根不全不得面当今”,京察大计时“大挑”那一关都过不去,人生也就废了。

也有被入刑判的,称为“徒刑”,就是劳动改造,一般最多只有两三年。

但是,参加乡试的还有岁贡、选贡、恩贡、纳贡、拔贡、副贡、优贡、例贡这些贡生,他们的背景很可能不一般,所以是打不得的。

比如选贡、例贡,一般都是富豪家出身;恩贡,祖上多有荫功;拔贡、副贡、优贡,他的本师可能正是考官的顶头上司,哪个都有官员背景,怎么办?打?可能这边打了他一下,另一边他的亲人随手就把主考官给宰了,多半是一帮惹不起的大爷。

对这些人,一般是责令数年内不许再考,打的话,最多十下二十下做做样子,说不定打完之后,“宗师”们还要去给“学生”赔礼。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明代奸相徐阶,他的远房侄子在考试中作弊,考官只是令其不许再考而已。其他人不服,一纸诉状把徐家告了,徐阶买通了官员,连来查案的官员都给罢免了。来查案的官员,正是应天巡抚海瑞。海瑞都斗不过他,其他人有什么能耐?

至于童试,也基本上不作弊,因为利益不大,又坏名声。但童生试作弊的话,几乎都是终生不得再入考场。

而殿试,是皇帝主考,历史上还没谁敢在这个关头作弊。如果真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杀一两个,而是大开杀戒了。

比如洪武三十年丁丑枝将试,记载有52人都是南方学者。朱元璋认定其中有作弊行为,罢免了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并把考官张馨月等人的脑袋砍了下来。另一名考官刘三武被派去边防时,85岁。

发布于 2024-04-02 18:06
收藏
1
上一篇:古代科举考试发现作弊的话,考生会受到什么惩罚?会比现代的惩罚更严格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