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传奇五——飞行队智擒匪首甘竞生

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广西瑶山剿匪的故事中,有一段关于飞行队智擒匪首甘竞生的情节。以下是这段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广西瑶山剿匪的过程中,匪首甘竞生带领一支匪徒,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狡猾的战术,给剿匪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匪徒,剿匪部队决定采取特殊的手段。
一天,剿匪部队得知甘竞生在瑶山深处的一个山洞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部队决定派遣飞行队进行空中侦察和打击。飞行队队长李明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队员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在飞行队队长李明的带领下,飞机成功抵达了瑶山深处。他们利用飞机的优越性能,对山洞周围进行侦察,发现甘竞生正带着匪徒在洞内休息。李明立即向部队指挥官报告了情况,指挥官下令对山洞进行精确打击。
飞行队队长李明指挥飞机向山洞投下了大量炸弹,将山洞内的匪徒全部炸死。然而,甘竞生凭借其狡猾,侥幸逃脱。为了确保甘竞生无处可逃,飞行队队长李明决定采取更加巧妙的手段。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飞行队队长李明组织队员对瑶山进行严密侦察,终于发现甘竞生藏身于一个隐蔽的山洞中。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广大指战员和瑶胞们一起,愉快地欢度了春节。

但是,人们心里还有一个疙瘩:重要匪首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还没有落网。

我军不歼灭这些匪首,将会给瑶族同胞留下心腹大患。

战士们表示决心说:“上天入地,也要抓住他们归案!”

于是,各个部队一面驻剿、发动群众,一面组织飞行队和飞行组,四出捕捉匪首。

这种飞行队和飞行组,是由人数不多的精明强悍的干部和战士组成的,是在瑶山剿匪斗争中最活跃的一种捕捉匪首的战斗组织。

他们带着干粮,长途奔袭,只要发现匪首的踪迹,立刻盯住不放,闻风即追,见影就扑,真到逮住匪首归案,方才罢休。

各飞行队、飞行组都在追寻甘竞生、林秀山和韩蒙轩的踪迹,谁料,大匪首甘竞生的踪迹却出在八个女俘虏身上。

这几个女的怎么知道甘竞生呢?

原来,她们是匪新一军的。

这支土匪是国民党交警部队改编的正规部队,全副美国式武器装备,战斗力较强,从湖南撤到广西,就一直在大瑶山活动。

甘竞生很器重这支部队,想抓住它扩充实力,所以经常在这支部队里活动。

这几个女的也就认识了甘竞生。

这几个女的,有军统特务,也有匪下级军官家属。

在匪军官家属中有一个姓彭,一个姓刘,是交警部队两个排长的老婆,丈夫都在湖南被打死了。

她们都很年轻,自丈夫死后,被拐骗来到大瑶山,日夜受到土匪的欺凌、调戏和污辱,有苦难言。

但是,她们被俘后又害怕被杀掉,万分恐惧地说:“日子活不长了。”

我军团长曾亲自对她们谈话,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指明她们的生活前途,鼓励她们立功赎罪,指出:“只要抓到甘竞生,就送你们回家!”

她们为难地说:“我们不知道甘竞生跑到哪里去了啊!”

团长说:“你们认识他嘛!这好办!只要你们肯替人民出力,能够认出他就行了。”

团长命令作战参谋彭玉麟带飞行队化装便衣进入大瑶山罗香乡,并且叮嘱说:“把这两个女的也带上。”

飞行队到罗香乡,派那两个女的单独潜入里面的罗运。

据说罗运还有土匪,情况很乱。

这两个女的去罗运好几天,不见回来。

“她们是逃跑了呢?还是被土匪搞掉了呢?”大家又怀疑又担心。

飞行队刚进罗运,她们却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了,急忙说:“碰见了甘竞生,快去!他往罗丹去了!”

她们还说,土匪原先在罗运乱成一团,只顾逃命。

她们以伪交警总队家属的身份进去,土匪无人查问。

在混乱的人群里,她们看见了甘竞生,便留下来等飞行队,报告情况。

飞行队得到情况,立刻星夜从罗运赶往三十里外的罗丹。

一去,又扑空。

甘竞生又不知去向了。

当地瑶民证实说:“甘竞生昨夜在这里住过,天不亮走了。”

这里的瑶民也认识甘竞生。

甘竞生四十多岁,个子不高,很胖,留着山羊胡子,穿着黑毛料对襟短便服。

“他走哪个方向去了?"

“不知道。” 扑空三次,又失去线索了。

这些天来,飞行队爬山越岭,攀登岩石,跳过深润,钻进原始森林,走出荒山野岭。

他们忍饥挨饿,要捉甘竞生。

但是,甘竞生又不见了。

彭玉麟命令说:“不走了,停下!先分析一下情况。”

飞行队的战士们开会分析甘竞生的动向,大家提出许多怀疑:为什么甘竞生这几天总在罗丹、罗运、平竹、滴水这一带转圈圈呢?他会不会去金秀呢?我们跟踪追击时,明明知道他就在前面,为什么却总是扑空呢?

飞行队刚离开罗丹,甘竞生就回到罗丹。

飞行队追回罗丹,甘竞生又跑往平竹。

为什么扑空的时间往往只差一两小时呢?

种种迹象表明:甘竞生摸出了飞行队活动的规律,跟飞行队捉迷藏,不会跑出很远的。

飞行队决定改变行动规律,过去白天走,晚上不走,现在白天不走,晚上走。

他们估计甘竞生可能逃往金秀。

从罗运去金秀一定要经过平竹乡的一个小寨子。

寨子在一个山窝上,有三、四户人家,旁边有条山道通向金秀。

飞行队摸黑,在半夜赶到寨上,对寨子进行了严密封锁。

战士们扣开了老乡的门,逐户、逐屋进行搜查,但仍没有捉到甘竞生。

原来,甘竞生刚到不久,躲在村外的山里。

据群众反映,他在我大军进剿后,便脱离了大股土匪,带了一个副官两个护兵四处流窜。

他被我们赶得走投无路,不敢在山里点火做饭,也不敢在村子逗留,连日来饿得头昏眼花。

他刚到这里,不敢进村,派副官到村里威逼老乡给他们做饭送上山里。

飞行队晚到一步,没有捉到这个副官,只找到了那个做饭的瑶民梁庭桂。

一问梁庭桂:“山上来人了吗?”

“是……是甘司令的副官。”梁庭桂又担心又害怕,弄不清眼前这些穿便衣带枪的是什么人。

刚才山上有人来逼他做饭,现在又有人来打听躲在山上的人。

这情况使他很迷惑。

“离这儿远不远?”

“不远,在猫儿岭。”

“怎样联络?”

“两响巴掌作暗号。”

飞行队告诉他:我们是解放军,前来捕捉甘竞生,希望他带路。

同时,向他做了许多解释工作。

梁庭桂确实相信了这些便衣武装是解放军的便衣队伍后,心里好象放下了一块石头,又惊又喜地说:“好,我带路!”

飞行队计算了送饭的时间,拖久了容易使甘匪产生怀疑,可能使他转移潜伏地点。

事不宜迟,立刻派副班长谢新庭率领十二个飞行队员,尾随梁庭桂,连夜出发。

谢新庭二十二岁,是河南确山县罗庄人,十六岁被蒋军抓去当兵,家里几亩田被地主强行霸占,五十多岁的父亲被活活打死。

一九四九年,他被解放过来,在诉苦教育中激发了阶级仇恨,每次作战都表现得勇敢顽强,发扬了不怕栖牲不怕困难的战斗作风。

当他接到捕捉匪首甘竞生的任务后,心情非常激动,坚决表示:“为民除害,保证完成任务。”

漆黑的天空,哗哗地下着雨。

山陡林密,道路泥泞,走几步跌一跤,许多人的腿摔破了,衣服、皮肤被荆棘挂破了,仍片刻不停,继续前进。

走呀,爬呀!一直摸索了好几个钟头,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你不是说不远吗?”谢新庭问向导。

向导非常苦恼地说:“我也迷路了。”

这真是令人焦急的时刻,在节骨眼上,向导竟迷失了方向。

但是,在这瓢泼大雨的黑夜里,穿行在原始森林中间,向导也难免摸错方向。

谢新庭虽然很焦急,仍安慰向导说: “不要急,慢慢找路,一定可以找到的。”

他们跟着向导梁庭桂,在山 上转来转去,兜了好多圈子,终于摸到了猫儿岭附近。

这里三面是河溪,一面是路,中间一个孤零零的小山包,只要有人卡住大路,就没有退路。

他们越走越怀疑,为什么向导带他们到这个鬼地方呢?难道甘竞生会藏在这里?他为什么不钻到周围的深山密林里呢?

反过来,他们又想,这也容易明白,这个地方不显眼,不会使人察觉这里会躲藏土匪。

这是土匪狡猾的迷人计。

向导提着饭盒在前面领路。哗哗的雨声掩盖了脚步声。

战士们默默地摸索前进。

走到河溪边,梁庭桂拍了两下巴掌。

“拍!拍!”黑暗里,对面也传来两下掌声。

暗号联络上了。

这时,河溪边一声轻喊:“谁?”

“送饭的。”

“几个人?”

“一个。”

“不准上前!”甘竞生的副官从树背后钻出来联络。

谢新庭担心送饭的瑶民向导遭到毒手,闪到向导前面。

我军战士们以五六支电筒照住了土匪副官。

这时,趁敌人睁不开眼的时机,谢新庭和另一个同志猛扑上去,把敌人按倒在地上。

甘匪的两个卫兵以卡宾枪向他们猛烈射击。

谢新庭不顾一切,端起冲锋枪向匪卫兵勇猛还击。

匪卫兵见我火力猛,人又多,一下滚到河溪里逃走了。

这时,谢新庭看到身边另一个人影。

他迅速向黑影打了一枪,猛地扑了上去,卡住了这人的脖子。

然后,他抽出手电筒一照,发现这个怪模样的家伙,象是匪首甘竞生。

回到村里,飞行队的同志们审问这个家伙。这家伙却说他是个算卦先生。

当战士们将搜查出来的一个望远镜,一块怀表,两支美国派克笔,金镏子,光洋,东毫,……还有一个刻着甘竞生名字的官印,摆在他面前时,他才吞吞吐吐地招供说:“姓甘, 甘竞生。”

为什么开始飞行队总是扑空呢?

原来,甘竞生在走路时,派人经常拿望远镜察看四周动静。

他们在前面走,飞行队在后面跟,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飞行队,但是飞行队却看不到他们。

每次只差几里路,都次次扑空。

但是,甘竞生却没有估计到,飞行队改变了活动规律,在黑夜出发,迎头卡住了他的去路。

这是二月十二日晚上的事情。

甘竞生被活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小瑶山,给其他剿匪部队、民兵和瑶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这个飞行队集体立了大功,谢新庭荣获战斗英雄的称号。

大、小瑶山,山山有哨,村村驻兵。

在飞行队追踪大匪首甘竞生的同时,我军掀起了抓匪立功的竞赛运动。

许多部队提出了要求:“连队一人抓一匪!机关两人抓一匪!”

广大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的剿匪积极性,不怕艰苦困难,不惜自我牺牲,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跟士匪展开了生死搏斗,为瑶山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大匪首甘竞生被捉的第二天。

四三九团一连二排的战士们跟瑶民共同欢度了春节,紧接着转移到一致乡的旧村,深入原始森林——老山剿匪。

这天清早,六班长马海同志,带领六班从老山刚回驻地,又饥饿又疲劳,刚刚端起饭碗,想尝一尝瑶民慰向的过年礼物——烤香猪。

突然一位瑶族老人气喘吁吁地闯进门来,喊道:“土匪来了!在半山腰的草棚里做饭!"

排长说:“有多远?”

“八里路!” 大家喜出望外,立即放下饭碗,披上子弹袋,带上手榴弹,端起枪,在排长率领下出发了。

他们忍受着饥饿,迎着呼啸的山风,爬着崎岖的山路,赶到草棚跟前。

但是,土匪却不见了。

大家急忙寻找土匪逃走的去向。

山腰没有道路,到处是荆棘、乱草和一人多高的草丛。

他们搜索了一阵,没有见到土匪的踪迹。

他们继续搜索。

忽然,眼尖心细的马海同志,在杂草丛中发现一条断绑腿,周围的杂草被踩倒了,还可以认出模糊的脚印。

他们顺着模糊的脚印追了上去,一直追到一条山涧前。

这条山涧在两山的峡谷当中,峡深坡陡。

陡坡上长着密密麻麻的青竹林。

涧底和两岸长满了象剑一样锋利的芭芒草,草丛杂乱,不透阳光,阴森森的寒气逼人。

“搜索!”排长带领八个战士,分散包围了这块可疑的地方。

六班长马海对四班副张广生说:“我从正面搜索,你顺着山坡往下搜索!”。

马海和张广生同时握紧冲锋枪,钻进草丛搜索。

“啪!啪!啪!”草丛里突然打出几声冷枪。

马海听到枪声,肯定土匪就躲在草丛里。

他十分高兴,急忙向枪响的地方冲去,高喊:“缴枪不杀!”

“嗡”地一声,他突然觉得头顶好象给大木棒猛地敲了一下,脑袋发晕,身子一晃,差一点倒了下去。

他眼前发黑,山在旋转,树在旋转,山河在旋转,好不容易才镇定下来。他觉得一股热流,顺着头发滴到脸上,用手一摸,鲜血染红了手掌。

啊!好危险!一颗子弹从他的头上擦过去,削掉了一块皮,只要子弹稍下一点,就算革命到底了。

他忍住伤痛,想起了自已的决心书:“不怕牺牲,不怕流血!”

心一横,牙一咬,端起枪来横扫一梭子,随着向前走了几步,逼近土匪。

马海决心活捉土匪,“啪”地一枪,打中了土匪的帽子。

这个土匪十分顽固,死命抵抗,一面跑一面开枪回击,打坏了马海手中的冲锋枪。

“老子赤手空拳也要抓住你!看你往哪儿跑!”马海气红了眼,忙把打坏的冲锋枪往肩上一背,准备空手与土匪搏斗。

但是,当他的左手向上一扬的刹那间,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腕穿了过去,棉袄袖子上立刻渗出了血。

他只感到半身发麻,全身摇晃,好不容易才站住脚跟。

他忍受着伤痛,继续朝土匪猛扑过去。

土匪慌了,朝着马海胸膛放了一枪。

马海急忙侧身一转,躲开枪口。

“嘶!”子弹撕开了马海的棉衣,擦开了马海胸前的皮肉,差一点从胸膛横穿过去。

马海第三次负伤了。

这个钢铁一样的战士,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坚持着不让自己倒下来。

他挺立在山涧的陡坡上,以仇恨和愤怒的眼光,死死盯住土匪。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想到的是毛主席交给的五月一日前灭广西股匪的任务,想到的是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放走敌人!

英雄的气概压倒了匪徒。

土匪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马海这时只有一只右手臂能够动弹,左手、头部、胸口都负伤了。

他什么也不顾,咬紧牙关,象猛虎一样,向土匪直扑过去,伸出右手抓住土匪的枪筒,以全身的力量,将土匪压倒在地下。

马海跟土匪扭成一团。

土匪垂死挣扎,乘机抽出驳壳枪,开了一枪,没打到马海身上,却把马海的右手指打断了。

第四次负伤的马海同志,一点儿也不松手,死死将土匪抱住。

他们在陡坡上滚着,撕打着。

这时,四班副张广生闻枪声赶来了,看到马海同志跟土匪扭打着,立刻上前将土匪抓住,活捉了土匪。

这个匪徒,原来是血债累累的匪副团长梁绍伦。

他的副官早被马海同志的英雄行动吓呆了,也被活捉了。

马海同志头部、胸部、双手四处负伤,由于伤势很重,终于晕倒了!

战友们把马海送进了医院,并坚决以马海同志为学习榜样,跟土匪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一月三十日,四三七团二连一排长宫学发,率领飞行队追奔上金龙山。

夜,漆黑,伸手不见掌。

一路上,大家不声不响,一个挨一个前进。

深夜二时,穿过分水坳,爬上一座山岭。

月黑风寒,积水成冰,路越来越难走了。

他们决定在这居高临下的山岭宿营。

宫排长带一小组爬上侧面高岗上观察,忽然发现东面金龙山上的密林里火光闪动。

深夜密林里的火光,引起了宫排长的警惕:“一定有土匪。”

大家睁圆了眼睛监视对面山上的火光。

天拂晓,宫排长率领同志们翻过一道大山,果然发现有几个人在鬼鬼祟祟地活动。

宫排长说:“一个也别叫他漏网!”

大伙情绪饱满,坚决地说:“追!他们跑到哪,我们就追到哪!”

这时,两座山头直线不过五百米。

五百米,在平地,一抬脚就到。

可是,这里是山靠山,涧连涧,中间隔着上下五里的大山谷。

在深山里住过的人都能体会到:你在山下听到山上的砍柴声,好象就在头顶上,但是你要真正爬到砍柴的地方,也许要爬一个上午,真是“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

大伙商量一阵,决定秘密迂回包围。

他们分三路动作,将金龙山围了起来。

阳光透射着金龙山的密林。

时过晌午,宫学发带领的一个小组,穿过密林,最先接近山头。

一看,果然是四个土匪。

这时,土匪也发现了宫学发等人,便急忙转移到山的正面,顺着笔陡的山坡滚下去。

其中有个土匪戴礼帽、穿制服,这正是匪首雷炳权。

宫学发顿时来了劲,心想:决不能让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跑掉。

土匪能滚,我们也能滚,就是摔死了,为人民牺牲也光荣!

他望着脚下光秃秃的山崖,毫不犹豫地抱住卡宾枪,一个猛劲地滚了下去。

他越滚越快,只觉得风呼呼地在耳边响,身不由己地向下堕,堕!他的身躯跟岩石碰击着,衣服划烂了,骨头摔痛了,手脚也挂破了。

这是多么陡的山坡啊!爬下来得三小时。

但滚下去,一刹那就滚下去了。

他刚滚到山腰,被一块突出的岩石拦腰挡住了。

“啪——”土匪一枪打来,没有打中,子弹在岩石上碰出了火星,碎石四溅。

宫学发霍地站起来,端起卡宾枪,猛地一连几发子弹,打得土匪抬不起头来。

土匪见势不好,翻身又滚下山去。

宫排长跟踪下去,越滚越快,直向山沟里滚去,企图截住土匪的退路。

他滚着,滚着,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

他滚着,滚着,突然好象一声雷鸣,“嗡”地一声,摔在沟底,摔昏了,不省人事。

他不知昏迷了多少时刻,浑身发痛。

逐渐地,他苏醒了。

他微微张开眼睛,打量四周: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我躺在这儿呢?

他定睛一看:匪首雷炳权也躺在沟底,挣扎着支撑身躯,掏出枪在瞄准。

原来,宫排长摔昏了,这个匪首也摔昏了。

匪首先醒,妄想对宫排长开枪下毒手。

宫学发的神智,立刻紧张起来,一下翻起身,站了起来,把匪首吓得回头就逃。

宫排长咬紧牙关,顾不得痛,又追了上去,一枪打中匪首左腿,再两枪,击中匪首胸膛,匪首倒地毙命。

这时,别的土匪吓得四散奔逃。

宫排长又追上一个,打伤了,抓了回来。

宫排长在战斗中的英勇顽强作风,在滚山崖时的自我牺牲精神,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赞扬。

在大、小瑶山,象宫排长这样奋不顾身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举不胜数,在指战员中,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发布于 2025-05-09 01:23
收藏
1
上一篇:广西剿匪风云,风雨入瑶山的英雄传奇 下一篇:开国上将李天佑亲述,瑶山剿匪一线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