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亲述,瑶山剿匪一线战记

李天佑,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曾参与广西瑶山剿匪行动。以下是李天佑上将回忆广西瑶山剿匪的一段内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广西瑶山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国民党残余势力。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决定派部队到瑶山剿匪。我作为部队的一员,被派往前线执行剿匪任务。
当时,瑶山地形复杂,山高路险,气候多变,给剿匪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部队抵达瑶山后,首先对当地地形进行了详细侦察,了解了匪徒的活动规律和藏身之处。
在剿匪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群众路线,深入瑶族群众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还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瑶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逐步掌握了匪徒的活动规律,并成功地将他们分割成几个孤立的部分。在战斗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打了几场漂亮的歼灭战。
在剿匪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和纪律性;
二、密切与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联系,共同开展剿匪工作;
三、注意团结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四、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一九五O年底的一天,天气晴朗。

阳光,照着广西东南辽阔的原野,照着远远的青山,照着西江上游迴漩的江水。

原野上,一丛丛青竹,一簇簇香蕉林,一片片甘蔗。

田地里,晚稻已经收割,有的已犁冬晒白。

江面上,白帆点点,船工吆喝声不断。

多么富饶的土地,多么媚人的景色!

我们前方指挥部的同志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肃清广西匪患的号召,离开南宁,在桂东南平原上乘车奔驰,在江面上搭船顺流而下,到前线去!到瑶山剿匪前线去!

为肃清广西匪患,为建立巩固的后方,配合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给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以沉重的打击,我们向瑶山地区进军,开始了瑶山会剿。

在这同时,各路剿匪部队共十四个半团,以好几万人的兵力,撤离了原来的驻地,从桂西、桂北,从广西各地,前来参加大、小瑶山会剿。

全省大力抽调了一切交通工具,秘密而神速地载运着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赴瑶山剿匪前线!

闷罐子列车在飞驰。

盖上篷布的汽车在飞驰。

在黔江、浔江、桂江,熄灭了灯火的船只在黑夜中悄悄地行驶。

这几天,在通向瑶山外围沿途的县城、墟镇,出现了不寻常的景象。

白天,墟镇和村落里,表面上静悄悄,大街小巷看不到一个军人,外来的行人准进不准出。

当夜幕低垂的时候,从墟镇和村落的老乡家里,却涌出长长的行军队列。

行军队列中互相悄悄地传达着上级的命令: “不准说话!”

“不准打手电!”

“不准随便请向导!”

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分别到达了各自的集结地点,指向大、小瑶山。

为了保证瑶山会剿的胜利,我们首先采取了一个有效措施:千里封江封路,层层封锁,不让土匪跳出包围圈。

我军以大瑶山为中心,从桂平经平南、藤县到梧州的浔江一线;从梧州经昭平到平乐的桂江一线;从桂平到柳州的柳江一线;从鹿寨经荔浦到平乐的公路一线,沿线都有部队和民兵封锁。

这几条封锁线共长达一千多华里,包括十二个县的广阔范围。

在大包围圈内,另外还布置了两三条封锁线,象铁桶一般,层层包围了大、小瑶山。

这时,在瑶山周围的土匪已相对集中,企图以集中的兵力对付我军原来驻在瑶山地区的分散驻剿部队。

但是,我们采取了匪变我变的战术:迅速收拢部队,以集中对付集中!

当时,土匪虽然也估计到我军可能实施层层合围和拉网扫荡的战术,企图跳出我们的包围圈。

但是,他们却没有料到我们这次的部署是大范围的合围。

这的确是给瑶山股匪以致命的一着。

特别是,这个大包围圈是在秘密、神速、准确的军事行动中完成的。

按着预定计划,梧州、柳州、平乐三个军分区的部队和桂林军分区一部分部队,以团、营、连、排、班为单位,结合当地民兵,在封锁线上划分地段,包干负责,不准漏掉一个土匪和可疑的行人。

他们事先隐蔽在离封锁线三、五十里路以外的村庄里,只派出便衣人员侦察地形。

在会剿前的一天拂晓,一千多里的封锁线上,突然出现了许多部队和民兵。

河岸上、公路上、大小路口上、山口隘口上,每隔十步一卡,五步一哨。

讲在靠近大瑶山的江岸,没有一条船只。

我们利用滔滔江水,将土匪陷在包围圈内。

同时,为了防止土匪抢渡突围,将三条江上的成千上万只大小轮船、客船、货船、渡船,集中在几个港湾内。

没有军令,任何船只不得在江面行驶。

“呜——呜——!” 一只小汽轮鸣着警笛,掠过平静的江水,飞速地驶来了。

一转弯,又飞速地驶去了。

这是江上的巡逻艇,每隔一两小时巡逻一次,监督封江情况。

沿江两岸更显得紧张。

“口令!”

“哪儿来的?”

战士们和民兵们有的拿着步枪、机枪,有的持着红缨枪,昼夜检查行人。

白天,他们拿着小旗,互相联络,守着河湾江口和沿岸的每一条道路。

夜里,在八百里江岸上,他们点起了明亮的火把,燃起了篝火。

沿江两岸的篝火照得通明。

远远望去,好象两条火龙,映在江心,闪烁着金色的鳞光。

他们严格执行命令,决不轻易放过一船一人渡江。

有一次,我们派往大瑶山内部的便衣侦察队回来,从北岸横渡到南岸。

因为他们是化装侦察,没有带任何证明文件,立刻被封江的队伍和民兵包围起来了。

“哪个单位的?”

侦察队:“西安二支队!”

这是柳州军分区剿匪部队的代号。

但是他们仍没有取得信任。

“干什么去了?"

“侦察!”

“证明!”

“没有!”

“没有证明,请委屈一下!”

封江部队和民兵一直把便衣侦察队押送到驻军司令部,打电话问明白了,才把他们放走。

我们在大瑶山与小瑶山之间的公路上,也进行严密封锁,不让大、小瑶山的土匪来回流窜,以便各个围歼。

在这条公路线上,丛山峻岭很多,特别进入修仁附近一段,公路盘旋在重叠的山峰和狭谷之间。

在大进剿前,我们部队占领了附近的土岗、破庙、碉堡,以机枪、六O炮掩护公路,土匪仍经常抢劫军车、商车、马匹、物资,切断电线。

土匪甚至包围了大瑶山脚下的桐木墟与我驻军一个连,激战一整夜,占领了半边山,烧了几间房子,直到我援兵来到才撤走。

这里担任封路的部队和民兵是比较艰苦的。

他们不仅要随时准备对付土匪的袭击,而且忍受着寒潮袭击。

在这里,寒风从狭谷吹来,日夜呼啸着,咆哮着。

战士们和民兵们日夜站立在刺骨的寒风里,警惕地守卫着。

夜里,每隔一二十步就烧起一堆堆篝火,照得道路通明,以防土匪悄悄横越公路突围。

我们的检查人员乘坐军用吉普车,穿着军衣。

但是,封路部队、民兵也决不轻易放过。

“停车!"

“证件?”

是的,封江、封路都使我们满意。

我们依靠着三条江水和一条公路,设立重兵封锁,四周好象铜墙铁壁,将土匪团团围住!

在这个大包围圈内,任凭其一人一鸟,都插翅难飞!

我们将大、小瑶山团团围住,决心将包围圈内的土匪一网打尽。

早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军四十支便衣侦察队,就象四十把尖刀,插入了瑶山内部。

他们乔装成瑶民、小贩,甚至化装成土匪,深入虎穴,钻进土匪内部,调查匪情,捕捉匪首,瓦解土匪,建立秘密情报网,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

向导训练班、瑶语翻译训练班、瑶族民情风俗调查组和政府工作队的同志们,也收集了大量的土匪情况和社会情况。

根据侦察和调查的报告来看,我们面前的匪情是十分严重的。

在我们包围圈内,聚集了三万八千多由国民党正规军、特务、惯匪和地主恶霸组成的反革命武装。

梧州、平乐、桂林、柳州等地的重要匪首都聚集在这里。

其中最有名的三大匪首是: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

他们和瑶王李荣保勾结在一起,企图依托大瑶山天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所谓敌后反共基地,与我顽抗到底。

三大匪首之一的甘竞生,是个极端反动的国民党军官,是匪桂东军政区少将副司令。

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直接指挥下,他统一组织和策划瑶山地区和桂中、桂北地区土匪的暴乱。

当广西各地土匪暴乱后,他拚命给台湾的特务头子郑介民写信,吹嘘说他“率所部转入金秀猺山基地,策动游击,转战经年,……现已扩展至十八个县份之乡村组织,有人枪数万之众。”

他要求郑介民转告亡命香港的匪桂东军政区司令甘丽初“从速返桂主持”。

他还要求蒋介石:“指示机宜,并请予以接济。”

不料,这封信却落到了我们手里。

匪首中的实力派林秀山,是惯匪出身,五十七岁,广西鹿寨县人。

他十五岁混入国民党部队当勤务兵,历任排长、营长,十九岁回家为匪,凭着一手好枪法,网罗了七十多名亡命之徒,开设赌摊、烟馆,杀人越货,绑票勒索,霸占田地,独霸一方。

十多年前,他逃往香港回来,进一步招兵买马,搜罗了九千多人,自立为“司令”,活动于广东、广西、贵州三省边境,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在这些地区,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林秀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在心中造成了恐怖的印象。

孩子一哭,妈妈就恐吓他:“不要哭,林秀山来了!”

孩子就象听到野兽来了一样,不敢哭了。

这个万恶的惯匪被白崇禧所赏识。

在广西解放前夕,林秀山曾奉白崇禧之命去桂林开会,与当时的伪湖南省主席黄杰等人,共同商讨所谓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反共计划。

白崇禧还在会上对他们说:“你们要长期坚持下来,跟共产党周旋到底,开辟敌后反共基地,配合国军反攻大陆!”

同时还发给林秀山大批枪炮、弹药和一部电台。

在广西解放后,白崇禧从海外派来一个少将参谋,跟林秀山联系,并委任林秀山为匪一二六军军长。

大匪首韩蒙轩是个“地头蛇”。

他曾经当过大瑶山附近一个县的伪县长,现在又担任平南、藤县、昭平、蒙山、荔浦、修仁等六个县的匪“清剿”指挥所“司令”。

他熟悉大瑶山的地形,了解瑶民的风土人情,长期住在一个瑶头家里,进行反革命活动。

瑶王李荣保,是瑶族中间最大的一个“头人”,六十多岁,木山乡东王冲人。

他掌握生杀大权,私设公堂,逼债抢人。

无数瑶胞的水田山场被他占有。

无数善良的瑶胞死在他的血腥统治之下。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统治大瑶山,采取“以夷治夷”的技俩,在很久前就派了汉人特务黄天焕混入大瑶山,娶了瑶王李荣保的女儿,和瑶族统治者拉上血缘关系。

后来,广西的统治者还亲自李荣保和其他几个瑶头到南宁,把他们当作上宾,并认李荣保为同姓本家,封官授爵,委任他当大瑶山伪区长,发给他几十条枪,作为镇压瑶族人民、进行反共反革命的工具。

广西刚解放时,在国民党特务罗仕伟的操纵下,李荣保又当上了七个县的“民团联保司令”。

一九五O年八、九月,他在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指使下,组织了武装暴乱。

就是这三大匪首和瑶王,组织了三万八千多人的武装股匪,盘踞在瑶山地区。

在我军大进剿前,他们互相勾结在一起,在瑶山地区和桂中、桂北地区,攻打我县、区政府、农会和民兵组织,袭击我军分散部队,抢劫公粮、商店、船只,破坏铁路、公路、电线,杀害我军零散人员、政府干部、农会委员和革命群众。

他们把人活活用火烤死,有的破肚点天灯,有的挖出心肝,一串串晒干。

他们甚至吃人肉、喝人血、抽人筋、剖孕妇,连吃奶的婴儿也遭到惨杀!

无数的人遭到惨杀,无数的人死于非命!

这真是血债累累啊!

在我军进行大范围封锁后,土匪纷纷采取对策。

他们加紧修筑工事,封锁山道隘口,增设卡哨,并且威逼瑶民上山,抢劫粮食入洞,焚烧村庄房屋,实行坚壁清野,准备作垂死挣扎。

尤其严重的是,瑶山地区的地主恶霸也和土匪勾结在一起,与我对抗。

在这个地区,和广西其他地区一样,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白崇禧集团长期武装割据,不仅土匪有枪,地主恶霸也掌握了大量武器,造成了匪多、枪多的局面,而且匪就是霸,霸就是匪,匪霸不分。

有些地主恶霸,以开明士绅面孔出现,表面上伪装积极,暗中则通匪、窝匪,给土匪送情报,供应粮食和武器弹药,甚至在幕后策划土匪暴乱!

有的反革命分子混入我革命队伍内部,当上了农会主席、民兵队长、副区长、甚至副县长。

在平南县思旺、思和乡等地的法国传教士,也披着宗教的外衣,一面以电台与海外联系,一面与瑶山土匪密切勾结,供给情报,供应武器、弹药和医药用品。

这些情况说明:这一切,就是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针对这种严重和复杂的情况,我们不是单纯地剿匪,而是将剿匪与反霸紧密结合起来,与发动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将收缴地主、富农的枪枝与武装基本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给土匪以致命的打击!

这样,我们开展了反霸、反特和收枪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行动。

发布于 2025-05-09 01:23
收藏
1
上一篇: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传奇五——飞行队智擒匪首甘竞生 下一篇: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第八篇章——终结最后一个大匪首的壮烈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