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回忆录,广西瑶山剿匪第八篇章——终结最后一个大匪首的壮烈末日
李天佑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他在广西瑶山剿匪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李天佑将军回忆广西瑶山剿匪的一个片段,讲述最后一个大匪首的末日。
在广西瑶山剿匪的过程中,李天佑将军率领部队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剿匪部队终于将匪患基本肃清。然而,最后一个大匪首李明山仍然负隅顽抗,企图东山再起。
李明山是瑶山地区的一个土匪头目,他凭借在瑶山的地缘优势,纠集了一大批亡命之徒,为非作歹。在剿匪部队的打击下,他的势力逐渐削弱,但仍不放弃抵抗。
1949年秋天,剿匪部队在李天佑将军的带领下,对李明山盘踞的瑶山老巢发起了最后的攻击。经过一番激战,剿匪部队成功攻入匪巢,将李明山逼至绝境。
在剿匪部队的强大压力下,李明山部下纷纷投降。然而,李明山本人却顽固不化,负隅顽抗。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李明山被剿匪部队击中,身负重伤。
在生命垂危之际,李明山仍然企图顽抗到底。然而,剿匪部队毫不留情,将其彻底击溃。李明山的末日终于
相关内容:
我军采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给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给土匪以致命的打击。
土匪内部分崩离析,有的投降自新,有的被捉。
在这种形势下,大匪首韩蒙轩和瑶王李荣保越来越孤立,在瑶山流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时,驻金秀的我军剿匪部队,日夜追查匪首韩蒙轩的下落。
二月二十七日这天,从深夜到第二天拂晓,四三九团团长南士云同志根据团党委研究的情况,给驻金秀的三营教导员兼区委书记张守熙同志连续去了三次电话,告诉他:韩蒙轩已窜向金秀老山一带,要他们派一个连配合兄弟连队严密封锁。
他命令:“决不能让韩蒙轩逃跑!”
教导员张守熙在电话中坚定地说:“请老团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他们称南士云为“老团长”,倒不是因为他年龄大,而是对他的尊敬。
南士云同志当时才三十八岁,陕西人,贫农出身,从小替地主放羊。
他于一九三三年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工作,一九三五年五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两次负伤。
参加剿匪战斗以来,他和年轻的战士一样,不顾身体三等残废,整天跟着部队跋山涉水,哪里发现匪情便到哪里去,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法,严密布置部队的剿匪工作。
战士们十分感动,一致请求指挥部为南士云同志立功。
后经中南军区批准立一大功。
在追捕韩蒙轩的战斗中,南士云团长、金政委、蒋参谋长都以身作则,带头轮流上山,跟战士们一起露营,研究作战布置。
有一次,他们估计匪首韩蒙轩在深山密林里饥寒交迫,不得不下山觅食,但又怕我军包围,不敢下山。
于是,他们决定采取调虎离山计,把韩蒙轩从深山密林中调出来。
命令一营进驻老山附近一个村子里,不几天又撤出来,并且放出风声说:
“大军有紧急任务,现在撤退了!"
“大军已离开大瑶山!”
几天后,部队又突然向这个村子扑去,来一个“回马枪”,以便歼灭下山觅食的韩匪。
但是,韩蒙轩十分狡猾。
他躲在深山密林里,宁肯受冻挨饿,不管我军真撤退或假撤退,总不肯下山,以致我军很难查出他的行踪。
这一着棋没有奏效,南士云团长又指示部队:“发动群众,依靠瑶民,军民联合,共擒匪首!”
广大瑶民听说大军要捉韩蒙轩,除掉大瑶山人民的心腹之祸,无比兴奋。
他们揣着干粮,带着粉枪、柴刀,纷纷上山,配合我军搜索、巡逻、放哨、守卡,几天几夜地冒着风寒埋伏在深山密林里。
他们密切地监视着、观察着,只要一有动静,只要森林里冒出一线白烟或一点火光,他们就火速报告大军,前去捕捉。
但是,几十里老山,茫茫无际的林海,阴森森的古木丛林,只能听到泉水叮当、鸟鸣啾啾,却不见韩匪的踪影。
大家非常着急:土匪隐藏在哪儿呢?
经验丰富的老瑶民出主意说:韩蒙轩上山前只带半个月粮食,现在我军进剿已一个多月了,他的粮食一定吃完了,不敢下山觅食,也很可能会去“山场”找东西吃。
“山场”,是瑶民搭在老山的茅寮。
每年春秋盛产山货的季节,瑶民们扶老携幼,从村子里搬到老山山场去住,烘竹笋、焙香菇、装鸟盆、……平时,山场没有人住,但是仍有整套的床铺、炉灶、什物和口粮。
当我军进剿初期,瑶民由于对我军不了解,也纷纷躲在山场里。
现在,瑶民都下山了,山场也没有人了。
因此,土匪很可能住在山场里。
于是,在我军指导下,广大瑶族民兵对山场进行了逐个搜查。
果然不出老瑶民所料,有个瑶民在一个山场里,发现了匪首韩蒙轩。
韩蒙轩是个瘦高个子,戴一顶新礼帽,带着副官和几个卫兵,从山场里走出来。
韩匪看见瑶民时,还以为瑶民象以前一样服服帖帖,不敢不接受他的命令。
他吆喝着说:“喂!老头,过来!身上带干粮没有?”
这个瑶民看见韩蒙轩人多势众,不便动手,只好应付着说:“我带的已经吃完了,请韩司令稍等一下,让我回去取来!”
他转身走进森林,举起鸟枪向韩蒙轩背后打了一枪,可惜没有打中。
接着,他扭身就跑。
他知道:在这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只要钻进去了,哪怕相隔几步,也看不见人,捉不住人。
他决心回村报告大军前来搜索。
韩蒙轩听到瑶民的枪声,感到形势不妙,不得不躲藏起来。
我军前去搜捕,韩蒙轩和他的随员,早已逃之夭夭了。
二十八日清晨,教导员兼区委书记张守熙和金秀区工委的同志们正在开党委会研究敌情。
突然,老山里香炉山下一个村子里的瑶民赵济富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你们快去!韩蒙轩的副官到我家来了!”
原来,韩蒙轩和他的五个亲信,在我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布下的天罗地网里,走投无路,始终没有逃出金秀老山地区。
他们在山上四天没有吃东西,饿得气急败坏,只好天不亮就派副官下山搞粮食。
这个副官走到赵济富家里要粮食,赵济富满口答应说:“我马上给韩司令搞粮食。你先在山后等一下,呆在这里不方便,让我先给你做点饭吃吃再走!"
韩蒙轩的副官看到这家瑶民很热情,便决心等待着。
但是,他又害怕瑶民去报告,故意留在瑶民家里监视,不到后山去。
他说:“你快点,我就在这里等一下!”
赵济富十分机智,一面叫妻子淘米,洗菜做饭,一面利用到菜园拔菜的机会,溜出来报告我军。
三营教导员张守熙得到情报,非常高兴。
但是,他手下只有一个战斗建制班,其他的只是文书、通讯员、炊事员等几个勤杂人员。
大部队都撒出去搜山去了。
这时,八连长刘钧挺身而出说:“我带个通讯员先去!"
他们两人走进瑶民赵济富的家。
韩蒙轩的副官正在吃饭,措手不及,枪给下掉了。
经过审讯,这个副官招供说:“韩蒙轩在老山,离瑶头陶国钧的山场不远,离这里二十多里路。”
忽然,瑶族民兵邓有光也跑来向张守熙报信说:“看见了韩蒙轩,在山场里被我们包围了。”
原来,十二个瑶族民兵早就盯住了韩蒙轩躲藏的山头,一发现山场冒出了烟火,便一面拿着棍子、铁叉守住山头路口,一面派人报告部队,要部队快去捕捉。
张守熙得到情报,立刻给老团长南士云打电话。
南士云果断地命令说:“你们先跟踪追击,我派三个连包围,随后就到!”
这时,张守熙把一个建制班和几个勤杂人员组织起来,只留下两个战士在家里看守俘虏。
他带领其余的十多个同志,一口气跑了二十多里,分四路上山,迂回包抄上去,然后发起冲击。
各村各寨的瑶族民兵闻讯,纷纷赶来参战。
一呼啦聚集了四百多人,拿起粉枪、柴刀、木棒,将山头围得水泄不通。
高山深谷里,民兵喊声震天: “韩蒙轩,看你往哪里跑?”
“抓活的!”
“快点交枪吧!”
部队赶到山场,还发现土匪烧的树枝余烬未灭,旁边有一小锅开水,一些香菇。
看来,韩蒙轩已没有一粒粮,只好用开水煮香菇充饥了。
八连严副连长带的一路是唯一的建制班——第三班,共十一个人。
他曾经在这一带搜索过四、五天,地形熟悉,也了解土匪活动的特点。
他决定由右边搜索过去。
前边山坳里枪响了。
半山腰里的大山坳,尽是悬崖陡壁,满布丛林。
密集的子弹,从森林里冒出来,只听到枪响不见人。
韩蒙轩率领几个匪徒向我军疯狂反扑,集中火力猛烈向我射击。
机枪、步枪响成一片。
严副连长和三班长周德林鼓励大家说:“立功的机会到了!”
迎面一块凸出的岩石上,韩蒙轩这个戴礼帽的高个瘦子大匪首,手拿快慢机,正站在那儿指挥。
战士们看到韩蒙轩,眼睛都冒出火来了。
机枪手韩克武不顾敌人的火力,端起机枪,一连打了几梭子弹。
战斗英雄孙桂芳冲在最前面。
他曾经在东北铁岭战斗中一个人打了七十三个手榴弹,拿下了敌人七个碉堡。
他的战斗作风一贯是穷追猛打,表现了无产阶级英雄气概。
在剿匪战斗中,更是英勇机智,奋勇当先,从来没有落在后面。
接着,三班副郭宝林、严副连长也冲上去了。
孙桂芳猛地跳到韩匪跟前,一下把韩匪拦腰抱住,卡住了他的脖子。
韩匪狡猾地说:“我交枪,不打了!”
孙桂芳缴了他的快慢机手枪,把他交给后面的同志看守着,又和副班长郭宝林向左边山上冲去,追捕韩匪的几个随从。
左边是悬崖陡壁,他俩冲势太猛,刚冲出几步,就从悬崖陡壁上摔了下去。
副班长郭宝林摔伤了,孙桂芳也被土匪打中,壮烈牺牲。
这个从东北南下的战斗英雄,为广西和大瑶山人民的彻底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抓住了韩蒙轩!”
“抓住了!”
许多瑶族民兵和群众在远处高声大喊,喊声震天,呼声撼谷。
匪首韩蒙轩在群众的声威面前,不顾死活,挣脱了缚在手上的绳子,冲倒了看守他的战士,向山下冲去。
其他几个匪徒则凭借悬崖和森林的有利地形,以疯狂的火力,掩护着韩蒙轩逃命。
三连长周德林眼快,一看到韩匪逃跑,不顾土匪疯狂的火力,跟着追了下去。
其他战士尾随周德林,也跟着追踪。
“坚决消灭土匪,为牺牲和负伤同志报仇!”
“为烈士孙桂芳报仇!”
“冲啊!”
战士们呼叫着,飞奔前进,跳过悬崖,滚过山陂,跨过山涧,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追!追!韩蒙轩逃到哪里,战士们追到哪里,决不让匪首喘一口气,决不让匪首逃脱。
眼看要追上韩蒙轩,突然韩蒙轩一转身向原始森林里窜去。
战士们知道,如果匪首钻进了茫茫的原始森林,那就麻烦多了。
于是,他们站稳脚跟,举枪射击。
“啪”的一枪,韩匪应声而倒,结束了这条狗命。
其他五个匪徒有的被当场击毙,有的被活捉。
其中两个匪徒曾经穿过茫茫的原始森林,翻几十道山梁,逃出了包围圈。
但是,第二天黎明,就被兄弟部队和守卡的瑶族民兵击毙了,始终没有逃出天罗地网。
韩蒙轩被击毙以后,举行了万人大会。
广大群众指着韩蒙轩的尸体,咬牙切齿,控诉韩匪的滔天罪行。
许多瑶民围着孙桂芳烈士的遗体,痛哭失声,要求以瑶族最隆盛的仪式安葬。
他们忘不了这个勇敢的战士,永远把他铭记在自己的心里。
孙桂芳烈士生前的住户瑶民老太太,眼泪象泉水一样涌出来,滔滔不绝地讲述孙桂芳生前的事迹:“他,多年轻,身强力壮,生龙活虎。住在我们家,帮我打柴、挑水,见什么做什么,真比亲儿子还要亲。……”
老太太感叹地说:“他没有死,这样的好人不会死。他上天去了,夜里还常常给我托梦。”
大瑶山的大匪首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等相继被歼灭,有的被俘,有的毙命。
现在只有瑶主李荣保还流窜在瑶山的深山里。
一天,四三八团四连二排得知李荣保带着全家逃到横冲附近的山里,便将山口严密封锁起来。
山风呼啸,阴雨连绵。
战士们冒着严寒骤雨,日夜跟踪搜捕。
每天从早到晚,衣服烤干几次又湿了几次,被荆棘杂树挂得稀烂。
但丝毫没有动摇战士们干净、彻底、全歼瑶山土匪的决心。
许多瑶族同胞,为部队送信带路,积极配合我军巡逻、守卡,决心不让一个可疑的人逃出山口。
在部队和瑶胞的严密封锁下,两次给李荣保全家送饭的人,被岗哨在半山腰卡住了。
李荣保过去作威作福,刮尽民脂民膏,享尽荣华富贵,现在却在深山里挨饿受冻。
全家二十多口人,三天吃不到一口饭,大人、小孩饿的哇哇直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摆在李荣保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投降,就是被打死、冻死、饿死!
针对这种情况,我军向瑶王适时地展开了政治攻势,写信劝降,提出只要他来投降,不再欺压瑶民,不再进行反革命活动,便可以保证他自己及全家大小生命安全!
同时,瑶民主动要求将劝降信冒雨送入山中。
这个压迫瑶民三十多年的瑶王李荣保,在我军有力的争取下,最后带着全家下山投降了。
至此,瑶山匪首已被我全部歼灭,无一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