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意!一家四口齐齐中招,家常菜竟是罪魁祸首!

这种报道通常提醒人们,即使是家常菜也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 "食物处理不当":如果烹饪过程中没有彻底煮熟食物,或者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没有分开使用,就可能造成交叉污染。
2. "食材问题":如果食材本身不新鲜或者已经变质,食用后也可能导致感染。
3. "个人卫生":家庭成员在处理食物前后没有洗手,也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彻底清洗食材":在烹饪前,确保所有食材都经过彻底清洗。 - "生熟分开":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处理生食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 "食物煮熟":确保所有食物都煮熟至安全食用的程度。 - "注意个人卫生":在处理食物前后,以及吃饭前都要洗手。 - "定期清洁厨房":保持厨房的清洁,定期清洁冰箱和厨房用具。
如果家庭成员接连出现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感染源,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以防疾病进一步传播。

相关内容:

近日

原本平静的陆老伯(化姓)一家

突然陷入了一场健康危机

一家四口毫无征兆地

先后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


一开始

大家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流感

一周后

陆老伯出现浓茶色尿

被紧急送医住进了医院

最终被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导致中毒的罪魁祸首是

——1个多月前全家曾食用了

未熟透的带血猪肝



超长潜伏期
警惕戊肝的无症状感染

戊肝,全称戊型病毒性肝炎,它与甲肝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生食或进食未煮熟的猪肝、动物内脏以及贝类海产品,常常会引起戊肝的散发。


戊肝有一个让人防不胜防的特点,那就是每10名戊肝患者中,大约有6~7人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却具有传染性,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播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容易引发家庭聚集性感染。


戊肝的潜伏期可长达2~9周,在这段时间里,病毒在人体内悄悄地“潜伏”、繁殖,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很难准确追溯感染的源头。


别跟感冒搞混了
这些症状可能是戊肝的信号

戊肝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1

没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

出现发热,且没有伴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认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延误了病情。

2

异常疲劳

即使一整天都躺着休息,仍然感觉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这种异常的疲劳感可能是肝脏受到损伤的表现。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旦受损,身体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疲劳感难以缓解。


3

消化道不适

出现恶心、呕吐、厌油腻等症状,也是戊肝的常见表现。

肝脏的病变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当看到油腻的食物就感到恶心,或者频繁出现呕吐症状时,除了考虑胃肠道疾病外,也要警惕戊肝的可能。

4

黄疸三部曲

黄疸是戊肝的一个重要症状,通常会经历“尿液呈浓茶色→眼白发黄→皮肤发黄”的过程。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预防指南: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1.在处理食物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准备专门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避免生肉上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与熟食交叉污染。


2.无论是肉类、内脏,还是海鲜,都务必煮熟煮透,将病毒彻底灭活。


3.对于孕妇、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接种戊肝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



4.在集体就餐时,如果发现3人以上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这可能是食物中毒或传染病传播的信号,要立即就医。


注意!

孕妇、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

属于戊肝的高危人群

他们的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

一旦感染戊肝

病情很容易进展为肝衰竭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因此,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

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来源:广西疾控综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卫健委

编辑:苏耀丹

审核:林琳


下载广西视听app

随时随地看广西影视频道精彩好剧!


您可以下载“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 →首页点击“电视” →选择“影视频道”,即可全天畅享精彩大剧!还可通过广西影视频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今日、抖音“阿影追剧”,同步获取热播剧场更多资讯和视频。


发布于 2025-05-14 18:22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大饭店为何鲜见家常菜,背后的饮食文化考量 下一篇:焦点访谈特别报道,张友文揭秘便衣警察与主题曲长盛不衰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