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风云15,1994年,双周一成巅峰对决,最后的荣耀之战

1994年,香港电影界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标志着“双周一成”的最后一次巅峰对决,即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三位巨星在电影界的激烈竞争和合作。
在这一年里,三位巨星各自推出了多部代表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亮点:
1. "周星驰": - 《国产凌凌漆》:这部由刘镇伟执导的喜剧片是周星驰的又一部经典作品,他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特工,展现了他独特的喜剧魅力。 - 《食神》:这部由李力持执导的电影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周星驰在片中饰演一个从厨艺小白成长为食神的角色,影片融合了幽默、爱情和励志元素。
2. "周润发": - 《赌神3:天地无情人不老》:这是周润发主演的赌神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他在片中继续扮演赌神,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演技。 - 《卧虎藏龙》:虽然这部影片是由李安执导,但周润发在其中的表现同样备受赞誉,他在片中饰演一位隐居的武术高手,与杨紫琼和章子怡等演员共同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3. "成龙": - 《红番区》:这部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的电影是成龙在美国好莱坞的突破之作,他在片中饰演一位中国警察,展现了其动作片和喜剧风格的结合

相关内容:


1994年,双周一成再次在香港影坛上展开巅峰对决,周润发的《赌神2》登顶票房冠军,打破香港影史纪录;成龙的《醉拳2》位列第二,周星驰虽未夺冠,但凭借三部影片《国产凌凌漆》《破坏之王》《九品芝麻官》总票房过亿,展现无冕之王的实力。这一年后,三人逐渐转向国际市场或减产,而港片的黄金时代的谢幕也已经开始了。

1994年周润发强势归来,他和梁家辉主演的《赌神2》拿到了5252万港片的票房,打败了成龙和周星驰,登顶1994年票房冠军。

1989年《赌神》大火之后,香港赌片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赌圣》》《赌侠》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1994年王晶带着《赌神2》杀了回来,王晶将赌片推向极致,周润发的“赌神”气场无人能敌——大背头、黑风衣、巧克力,每一个动作都像在宣告“我就是规则”。

邱淑贞咬牌的镜头成为影史经典,梁家辉的“变态”反派和徐锦江的搞笑保镖贡献密集笑点。

王晶一如既往地深谙观众心理,就是要爽、要笑、要明星,动作戏也有所升级,毫无疑问是同类型电影的天花板。

成龙也带来了一部续集《醉拳2》,拿到4097万港元票房。电影导演署名是刘家良和成龙,但在实际拍摄之中刘家良和成龙分歧很大,刘家良想要得到更传统一点的洪家武打风格,但是成龙更倾向于更夸张一点的醉拳风格。

争执之下刘家良退出,剩余部分导演工作就由成龙来完成。

片中成龙的艺术化动作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这种近似卓别林式的表演,充满着趣味,风格明快,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结尾16分钟的打斗,成龙被火炭烫伤仍坚持拍摄,这种“玩命”精神真是让人佩服。

《醉拳2》虽然在香港输给了《赌神2》,但它在大陆以及世界范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醉拳2》在美国上映时票房不俗,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这也标志着成龙电影开始真正地走向世界。

同时《醉拳2》是香港第一批在大陆以胶片形式上映的电影,意味着香港电影开始以正规的渠道开拓大陆市场。

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排名第三,这部电影由周星驰和李力持共同执导,周星驰还是编剧之一。

这部电影把传统特工片中的“精英英雄”彻底颠覆,周星驰扮演一个被上级抛弃的落魄特工,靠卖猪肉为生,执行任务时拿着吹风机当剃须刀、皮鞋当通讯器,这些“山寨装备”不仅制造笑料,更暗喻了底层小人物的无奈与生存智慧。

罗家英的达文西意外地成为了周星驰之外最大的亮点,他的神经质与天真,贡献了“太阳能手电筒”“要你命3000”等名场面,成为无厘头喜剧的标杆角色。

罗家英用认真做荒唐”的表演方式,精准契合了周星驰喜剧的内核。

第四名是《大富之家》,导演高志森,张国荣梁家辉黄百鸣刘青云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香港富翁任大宽一家四世同堂,无奈几个儿子各有烦恼事,随着罗伯特的出现,任大宽一家生活得以改观的故事。它是一部典型的香港贺岁片,明星多,笑点多,轻松喜庆。

第五名则是《花旗少林》,导演刘镇伟,周润发和吴倩莲搭档的爱情片。刘镇伟用笑中带泪的方式,讲了一个当代高手阿正和有特异功能的女孩小菁之间的爱情故事。

电影的摄影指导是后来凭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鲍德熹。

电影的构图、色彩等运用的恰到好处。带有北方冬天寒冷的质感,又很唯美。雪夜里周润发背吴倩莲那一段,更是唯美的不真实,让人有些悲伤。

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排名第6,拿到3690万票房。这部电影可以看出周星驰是一个日本漫画的忠实读者,《破坏之王》这个片名灵感从刃森尊的漫画《破坏王》而来,断水流空手道大师兄的外号“人间凶器”,来自刃森尊的另一部漫画《人间凶器》。

男主银自始至终憨憨傻傻,性格猥琐,后来鼓足勇气战胜自我,赢得胜利,周星驰把这个复杂真实而又夸张适度的小市民角色发挥得相当出色。

片中断水流大师兄也是一个经典角色,穿着中山装,戴黑边眼镜,看着斯文和气,一出手就能毁灭一切,那句“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 圾”更是成了互联网上经典的表情包。

虽然这部电影的结局太过完美,在现实之中阿银大抵继续是日复一日地远远仰望女神。不过电影嘛何必那么较真,太较真了就太累了。

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位列第7,周星驰再次和王晶合作,又创造了一部经典的无厘头喜剧。周星驰的表演无需多言,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是每个配角都很鲜活,邹兆龙的“常威”一句“我不会武功”成为全网梗,徐锦江的豹子头、吴启华的阴柔状师,都让人回味无穷。

第八名是张国荣的喜剧片《金枝玉叶》,袁咏仪凭这部电影再度获得金像奖影后的桂冠,张国荣也凭此片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

陈可辛用温馨的手法拍了一部属于成年人的浪漫童话,张国荣的眼神深情又忧郁,仿佛含着一片大海,在当年迷倒了不知多少少女。

有趣的是电影最后那句告白台词“我只知道我喜欢你”其实剧本上没有,是张国荣自己加的。

第9名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改编自导演高志森导演的同名舞台剧,当时这部舞台剧在香港连演70多场,场场爆满。

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一家夜总会为背景,描写了姚小蝶、蓝凤萍、金露露、洪莲茜四名歌女之间姐妹情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代表的是60年代“少女的梦想”4位主角的人格设定相当有新意,且各自都隐含有对应的色彩,有一生幸运的金露露,有历经坎坷的姚小蝶,有被命运捉弄的洪莲茜,也有悲情收场的蓝凤。

1994年票房榜第十名的电影是《新同居时代》,由3个小故事构成,3个段落的导演都不一样,成片效果也不错。

1994年,李连杰的《精武英雄》上映,但可惜票房并不理想,或许是因为香港观众当时只爱看“飞天遁地”,票房上的失利掩盖不住这部电影的精彩,李连杰饰演的陈真,不再是民族仇恨的符号,而是理性武者。与船越文夫的比武,探讨“武术的本质是击倒对手还是超越自我”;和藤田刚的决斗,招招到肉,没有吊威亚,全靠真功夫。中山忍的日本女友角色打破脸谱化,她的眼泪让观众看到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袁和平的动作设计被好莱坞奉为教科书。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有一众大卡主演,但只拿到了902万票房。有人说这部电影实际上就是“沙漠版《重庆森林》”。

张国荣的欧阳锋像现代都市的孤独患者,林青霞的人格分裂、梁朝伟的沉默杀手,每个人都在爱情里自我折磨。

观众买票是想刺激的武侠故事,是想看明星们搞笑或者耍帅,没想到只看到一群人在沙子里说哲理台词,难怪在当时票房不佳。

而且王家卫拍得太慢,预算都快用光了,戏还没拍多少,眼看赶不上档期了。于是刘镇伟把现成班底搬过来,用27天拍了《东成西就》,赶在93年上映拿了2000多万票房,这才让《东邪西毒》得以继续完成拍摄。

当时张国荣这些大明星很惨。他们晚上去拍《东邪西毒》,哀哀戚戚,哭丧着脸;白天拍《东成西就》,又要嘻嘻哈哈,嬉皮笑脸。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成了香港电影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向华强在这一年和内地合资拍了《飞虎队》,电影改编自《铁道游击队》,故事是经典的红色主旋律,但因为加入了香港电影人,使得这部电影带了不少90年代香港电影的气息,甚至有了一些吴宇森暴力美学的影子。

这部电影95年在内地上映,口碑票房都不错,但是向华强因为担心票房一直雪藏这部电影,直到1998年后才在香港上映,票房惨淡。

1994年是个神奇的年份,但也是港片黄金时代谢幕的开始。

1993年港片年度前十的平均票房,就从92年的3871万骤减为2942万,到了1994年,连数量都锐减,从93年的187部减少至143部;虽然还有王晶、周润发《赌神2》,和成龙联手刘家良的《醉拳2》叫座救市,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徐克的《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统统票房惨淡,加上吴宇森远走好莱坞,港片的票房前十中,武侠、帮派枪战类型,一下就衰落,之后也很少见到此类作品还有号召力,

1994年的香港影坛,是商业与艺术、本土与外来碰撞最激烈的一年。周润发、成龙、周星驰用票房证明“娱乐至上”,而李连杰、王家卫则用作品留下时代注脚。

如今回看,这些电影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无论是星爷的无厘头,发哥的赌神气场,还是成龙搏命一跃,都在告诉我们:电影最好的时代,永远是观众真心笑过、哭过、感动过的时代。

PS:本文主讲香港电影,因此票房榜剔除了其他地区的电影。

发布于 2025-07-05 11:42
收藏
1
上一篇:香港电影风云40年,成家班昔日最弱武师,跑龙套一生,70岁逆袭获影帝荣耀 下一篇:小字辈经典再现,1979年长影抒情喜剧,回味那些以小见大的温馨故事